创新驱动,以质取胜——展望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作出了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并制定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选择七个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十三五”规划又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推动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十三五”规划的重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更是指出:“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从时间上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 编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和增强器
在世界经济增长背景放缓的情况下,不少国际机构都在调低全球增长预期。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这个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前列。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加快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经济总体,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
在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听取部分省市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和水平提升。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规划》提出,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要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在2015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向本刊记者表示,“十三五”规划时期将成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新领军者们预测,“十三五”期间,为了达到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将呈现出服务业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特征。
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使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实现未来五年年均7.5%的增长率,‘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就要保持年均22%的增长率,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不我待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日前举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政策措施”高级研修班上表示:“首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加快调整,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和扩大出口,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正由互补为主向互补与竞争并存转变,新兴经济体与我国产业形成同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做到对内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对外突破重围,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在接续关键期。若仅仅依靠发展传统产业,忽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会遇到资源、环境等约束的天花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第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有效途径。麦肯锡集团预测,到2025年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与新一代基因组等12项重大技术的突破,每年就将产生14万亿-33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价值。有机构预测,国内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个性化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通用航空等6个新兴产业领域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望超过35万亿元。”
在过去的五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到2014年,国家各部门便相继发布了相关政策340多项,涵盖体制改革、市场培育、财政支持、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方也根据地域特色与自身发展情况,编制了适合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划。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杨宏伟对本刊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聚焦重点是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深圳系统性推进六大产业实现整体突破,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日前表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我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高新技术推动我区铝业、糖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注意什么
林念修表示:“与 ‘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思路最大的变化,应当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以质取胜。就是要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化、服务化、低碳化、融合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凝练提出‘十三五’阶段的重大举措。”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高级咨询顾问胡红梅向本刊记者重点阐述了对机器人产业的规划看法:“机器人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但这些扶持计划总体上显得零散,不成系统,难以协同发展,导致扶持效果仍不太理想。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针对工业机器人的专项计划,加大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有关方面整理了来自工程院、科学院等各方院士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学者关于“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部分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开展‘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研究,首先要科学总结和评价‘十二五’时期所取得的成绩。目前看,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替代性、创造性、低碳性、平台性和普惠性。将来的研究也要把握这几个方面。同时,研究时眼光要更宽一点,不仅仅考虑技术,还要考虑市场,还要考虑政府能够在这个上面发挥什么作用,而且着眼点不应该看眼前,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生命周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众多问题,包括整体技术能力不足,重大工程实施进展缓慢,有一些项目战略性不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受体制机制制约矛盾凸现,部分领域部分地方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区域发展缺少特色等,这些问题是‘十三五’编制需要认真关注和积极解决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要坚持‘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必须发挥好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对于政府来说,要起到三个方面作用:一是搞好顶层设计,二是在政策方面引导,三是要通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来进行引领。”——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咨询和研究要取得好成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很重要。要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和政策把握,不仅要把技术路线图描述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