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综合体
农业短板怎么补?不仅要从农业内部挖潜,更要从农业外部发力。从特色产品到特色产业,再到农业园区综合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山东通过三次产业互动和融合发展,补齐农业短板。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总投资260亿元的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刚刚开工建设,三年后,这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
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负人薛久东说:“ (每年)我们完成的卸鱼量可以达到三百万吨,交易额可以达到500到750亿元。项目建成以后,我们就完成了从一条小鱼到可以远航出海的一艘大航母的这么一个转变。”
山东是海洋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全国第一,但附加值却不高。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山东海洋渔业的桥头堡,正在力图拉长这一发展短板。园区内最大的企业鲁海丰集团已先行一步并尝到了甜头。在集团的海钓基地,每个周末来休闲垂钓的人络绎不绝,企业每天的进账达到100万元,而在此之前,企业曾经只是简单的从事海产品初级加工。
青岛鲁海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薛波:“(以前)原料受制于人,成本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低,不改,只有死路一条。”
危机面前,企业逐渐向精深加工转变,同时,针对原料短缺问题,开始涉足一产养殖和远洋捕捞领域,休闲海钓、旅游餐饮等三产服务业也同步跟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青岛鲁海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薛波:“企业收入一产占40%,主要来自于远洋渔业,二产由过去的80%下降到了现在的30%,三产由过去的近乎为零到现在的30%。”
企业规模扩张,渔民从中受益,立体、生态的海洋牧场带动传统一产实现了升级换代,同是生产海产品,跳过三次产业的门槛,一条鱼的价值最多可以翻到53倍。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 刘元刚:“一产的发展受到了养殖空间的限制,二产的发展受到了渔业资源的限制,发展的方向就在三产,延长渔业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提高渔业经济品质的关键所在。”
目前,山东海上粮仓建设正推动大食物产业加速起航,在全省布局海洋牧场、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五大重点工程。未来几年,山东省将按照“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思路,通过行业联动、产业集聚、体制创新等方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全省每个县都要有1到2个主导产业,依托这些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园区,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
视频地址: http://v.iqilu.com/sdws/sdxwlb/2016/0711/434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