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与埃及的文化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 形式越来越多样
埃及民众学习制作布贴画
习主席对埃及的国事访问成果丰硕,为中埃友好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可以预见的是,中埃双方联系会更加密切,各领域的交流会更加活跃。近几年,山东与埃及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2015年2月份,省文化厅组织文化代表团赴埃及,参加文化部等主办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后来,又应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参加中秋节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增进了双方民众的感情,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在埃及的广泛传播。习近平成功出访埃及,中埃双方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目前,山东与埃及的文化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也必将收获更多硕果。
“汉老师”们特别受欢迎
到埃及参加2015年的“欢乐春节”,是规模非常大的一次。担任山东团团长的省文化馆馆长王寿宴说:“艺术家一共30人,举行了非遗展演、民乐演奏、街舞表演等活动,受到热烈欢迎,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的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提前到达埃及。2015年1月23日至2月6日,他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及艾兹乐公园分别举办中国风筝制作培训班,讲解风筝的起飞原理、中国传统风筝的发展史、风筝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并参加了当地风筝节风筝放飞表演。
郭洪利说,普通的埃及民众以前最多玩过简单的“三角翼”,对于造型多样而且既美观又能放飞上天的中国风筝充满好奇。当他们把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放上天的时候,更是兴奋不已,艾兹乐公园里充满了欢快的喊声。
“最扎眼最轰动的还是‘中国龙’,这条近30米的大风筝放到天上,随风舞动,特别壮观,现场观众惊讶不已。”郭洪利笑着说。
2015年8月下旬,临沂市级非遗项目沂蒙布贴画代表性传承人石运梅,应邀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3周布贴画培训,“第一天的课程就有50多人报名参加。”
为了更好地展示山东地方文化特色,与当地民众交流,石运梅特意亲手制作了四套汉服,穿着给学员们讲课,学员们高兴地喊她“汉老师”。
她还选择当地历史文化素材创作了一件《埃及艳后》的布贴画作品,做工细腻灵巧。这件作品被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2015年中秋节,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李瑛、孟晓娟也应邀来到埃及,参加这里的中秋晚会演出。李瑛是一位箫演奏家,擅长的曲目包括《清明上河图》、《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他与筝演奏家孟晓娟联袂,几场精彩的“筝箫合奏”,让埃及民众沉醉于中国民乐的优美意境中。李瑛说:“我们还举办了小型音乐讲座。为了让埃及民众更好地理解箫文化,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PPT,并演奏示范,他们看得特别开心。”
民相亲在于心相近
国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山东在埃及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拉近了双方民众的心灵。
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埃及民众看个新鲜。在埃及的欢乐春节大庙会活动中,风筝、面塑、草编、泰山皮影、糖画等非遗展演,吸引来众多观众。
有一个场景让大家记忆深刻。5岁的小纳赛尔排了十几分钟队,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糖画,和父母高兴地照完合影,然后就大口吃起来。他的爸爸介绍说,他们一家三口都曾到过中国,对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十分着迷,因而每年都会来参加春节庙会,他希望儿子将来能学习汉语,以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中国。
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皮影的表演,被称为是“一个人一台戏”,操作皮影、演唱、演奏乐器全部是一个人完成。范正安一旦表演起来,周围往往也是观众最多的。尤其是台下的孩子们,一会就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从边上窥视“后台”。范正安老人也有一颗“童心”,非常善于同孩子们交流,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操作皮影,在埃及同样很快培养出一批“皮影迷”。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7人乐队,使用二胡、扬琴、竹笛、琵琶、笙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尼罗河畔上的歌声》、《花好月圆》、《紫竹调》,让观众们感觉“确实很美”。
山东的现代文化同样让埃及民众赞不绝口。比如街舞表演,展现了山东时尚、活泼的现代风采。街舞表演包括10人的大齐舞《We Dance,together》,小齐舞《Hiphop Show》、《Jazz show》、《Breaking Show》等,还包括SO个人秀。街舞团领队高鑫介绍说:“那里也有很多喜欢街舞的年轻人。那几天我们演出的时候,有几个年轻人一直跟着我们,走到哪儿跟到哪儿。”
高鑫说,一些埃及年轻人表示,以前认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这些文艺演出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时尚现代的一面,令他们对中国更感兴趣。
心相近,中埃民众间结下了深深的友谊。高鑫说,专门教一个喜欢街舞的开罗小伙子下载安装了微信,还互相加了好友,直到现在还有联系。郭洪利说,埃及民众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自己对他们的印象特别好,感觉他们特别“单纯”,“我教埃及的朋友们下载了QQ加为好友,前几天还有一位开罗大学的学生在QQ上向我请教几种风筝的扎制方法,并且说对中国的感觉越来越好,将来如果有机会,很愿意到中国来找份工作。”
感受更深刻的山东文化
山东的对外文化交流,并不只让国外民众看个热闹了事。像演出的同时举办培训班,目的正是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领会中国文化丰富的深层内涵。
“欢乐春节”活动中,还举办了艺术家张红梅的画展。展出的作品,既能让埃及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能感受到艺术家充满个性激情的创新。根据在埃及展览时参观历史文化古迹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张红梅又创作了《埃及印象·金字塔系列》作品。国际著名策展人桑弗先生评价,“她的艺术作品是对记忆的救赎。使用纤维材料始终是作品的特点,但是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古老的剪纸艺术在她手下焕发新生。她将传统重新解读,以独特的当代艺术风貌展现给大家。”
2016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埃及印象·金字塔系列》作品已经入选2016年中国——埃及文化年开幕展。
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山东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应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邀请,赴开罗讲授儒学思想。“埃及各界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他们也很愿意了解一些更深刻的内容,所以互动非常热烈,两场讲座都远远超过了预定时间。”
“讲座力求通俗易懂,首场讲座我还以《李亚仙》、《赵氏孤儿》、《孔融让梨》、《尾生抱柱》等中国古代戏曲和民间故事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场讲座,张积强在互动中着重讲解了儒学与当代中国的关系,介绍了山东开展“乡村儒学”活动、“尼山书院”建设情况等一系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流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
张积强说,听过这场讲座的学者们表示,中国将儒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广泛传播,唤起民众的道德意识和仁爱精神,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承载了深厚历史积淀的儒学思想也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创作等发挥出更为显著的作用。
省文化厅外联处处长文善常介绍说,目前山东与埃及的文化交流越来越活跃,而且交流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交流形式越来越丰富。去年11月,郭川驾驶“中国青岛”号三体大帆船,重走丝绸之路,随后专程到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不仅仅与埃及,山东与非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渐扩大。去年底在南非,省文化厅选送的省杂技团表演的节目《鼓韵》,随国家元首出访,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文艺晚会《中非时刻》演出中获得圆满成功,受到高度评价。今年春节后,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刘喜欣将随我国一个文化代表团赴毛里求斯进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