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互联网+工业"应向深度融合要红利

21.03.2015  15:37

  “互联网+”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当工业链接进入互联网,会产生出何种神奇的耦合效应?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新常态倒逼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

   工业触网向精益管理要红利

  如今在泰山玻纤新厂区的烘干车间,机器人成了主角。7台搬运机器人按照指令快速移动,准确无误地完成搬移、装卸等任务。

  “可不要小瞧这些‘小家伙’,它们是数字化装配的智能机器人。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平台,7台机器人一天能运载400吨货物,与以前人工搬运相比提效五至六倍。”3月16日,泰山玻纤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成泉告诉记者,新厂区实行自动化管理后,工人由1000人缩减为400人。

  培育智能制造、用机器替代人工,已经在全省轻工、纺织、机械等行业的生产环节逐步实现规模应用。根据规划,未来几年,我省将在工业领域培育建设500条无人生产线、300个数字车间和100个智能工厂,用智能制造让工业增长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带动工业化,高速高效、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山东威达集团是一家总部在威海的民营企业,主导产品为精密机械产品,其钻夹头的产销量连续1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据威达集团副总经理王德兴介绍,近两年该集团通过互联网融合建成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劳动效率30%以上,减少新产品研发周期47%以上,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9%以上,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1200万元以上。

   远程物联智取产品售后数据

  智能和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上已有显效,而在售后服务环节的功效,同样尽显神奇。

  移动山东分公司在国内首次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智能数控机床远程诊断监测系统,通过前装内置专用通信终端来实现实时监控故障信息、远程控制调试、故障点分析诊断等功能。

  “这就好比看病,过去是得医生见到病人才能知道病症,而现在利用互联网和物联技术,医生没出门就能知道千里之外“病人”的症结所在,直接带着适用药去治病,很快就能解决问题。”移动山东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移动山东分公司集团客户中心总经理刘伟举例说,来自滕州的山东海特机床厂在使用该产品后,产品出口产量提高了10%左右,且产品附加值增加15%,此外,机床厂的售后服务成本降低了25%-35%,客户满意度提升50%-75%。

   两化融合仍存“信息孤岛”

  3月13日,2015山东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在济南启动。据山东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孙志强介绍,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与各市工业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相吻合,呈现“东高西低”梯度排列。从行业整体来看,共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电子等9个行业。从企业细胞来看,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在1668家样本企业中,华泰、海尔、红领、鲁泰纺织等97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已进入最高层次的创新突破阶段,较上年增加36家。

  “不过也应看到,现在仍有不少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局部信息化、孤岛信息化的阶段,缺乏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效果一般。”孙志强建议,企业应将人、财、物、产、供、销等核心业务纳入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共享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山东省经信委总经济师赵树岭表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一条推动加工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渗透的有效路径。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地方,都是提升获利能力、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所在。

   相关链接

  工信部:智能制造 成两化融合主攻方向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企业管理体系贯标,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两个IT(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和倍增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