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业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第一仗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期,在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的草莓产业园,贫困户李月春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南辛庄村村民李月春告诉记者:“过去种农作物,毛收入一亩地1000多块钱,现在这二亩地大棚一年下来,七万多块钱。”
李月春所在的南辛庄村是省定贫困村,有种草莓的传统。抓住了草莓,就抓住了南辛庄村的扶贫之道。大场镇结合村里的草莓种植优势,流转土地200多亩,将零散分布的草莓大棚进行整合,建起了特色旅游草莓采摘产业园。
据青岛市黄岛区大厂镇党委委员刘右成介绍:“把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融入到这个种植基地里面来,每个贫困户通过承包、租赁也好,通过这个平台,大场的贫困户可以不出村,不出镇,就能做到脱贫致富。”
青岛市黄岛区扶贫办副主任吴学祝表示:“每年拿出近一个亿的资金,其中大部分是用于产业扶持,大力培植特色主导产业。”
据统计,在全省300万贫困人口中,想靠种、养产业脱贫的约占120多万人。对此,山东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要发力点,利用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多的优势,并用活扶贫资金,建立起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利益共享机制。
再过几天,德州夏津顺利联合养殖合作社的500多头生猪就将出栏,左洪义是合作社股东之一,不用自己投钱,就能分红500块钱,这样的好事,起初老左不敢想。德州夏津雷集镇贫困户左洪义告诉记者:“当时说这个事,我还不是很同意,觉得不如放到自己手里牢稳。”
原来,按照相关政策,左洪义所在的左庄村享有5万元的扶贫资金。有人建议干脆发到贫苦户手里,一分了之。
德州市夏津县雷集镇镇长杨希建说:“要是一分了之,是短期性的,为了让老百姓长期受益,咱是引进了大企业,跟合作社还有贫困户结合在一块。”
夏津县顺利联合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传利介绍说:“扶贫资金融入到合作社来,就等于他们入股了,这一批一个猪舍就能挣七、八万,一年能养两批,能给贫困户分红到10%到15%的利润。”
针对产业扶贫,今年山东将重点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支持贫困农民发展特色水果、高效蔬菜、食用菌等种植业,发展牛、羊、驴、兔等养殖业,发展果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的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