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副省长夏耕谈深化改革: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17.10.2014  11:51

  

  山东副省长夏耕做客齐鲁网演播室。

  山东副省长夏耕谈深化改革开放。

  山东副省长夏耕接受主持人李毅访问。

  齐鲁网济南10月16日讯(记者 蔡晓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日,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在接受齐鲁网等十余家媒体专访时,就对外开放、制度改革、金融改革和依法行政4个方面阐述了山东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

  扩大对外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去年,习近平要求,山东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夏耕坦言,近十五年来亲历了山东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跨越发展,深刻感受到“没有对外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全省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山东省委把开放型经济发展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省委书记姜异康多次在常委扩大会上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今年6月,姜异康在济南调研时强调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提出要高度关注园区发展,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使各种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60多家,其中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5家。“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3年,经济园区以全省9.5%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省51%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财政收入,50%的固定资产投资,60%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分别占全省的55.9%、56.4%。

  山东要怎样“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夏耕认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应加大与国外合作和对话的力度。对接国家“一路一带”开放战略,深化与东亚国家合作,扩展东南亚发展空间,开拓南亚中亚市场,加强与欧洲交流合作。同时做到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建立透明高效、公平有序、快捷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省长郭树清就曾多次与外国政要和跨国公司会晤,并亲自率团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和重大外资项目签约。

  夏耕表示,下一步我省经济开发区要坚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山东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长,成效显著,去年4月份,省长郭树清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创建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

  “过去我们讲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比较多,讲营商环境比较少。”夏耕解释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国际化的理念。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共11项,第一项就是开办企业的便利化,另一个重点就是政府的监管是否简化、有用、透明和高效。

  按照这个目标,山东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入手。去年6月份开始,先行出台了优化市场环境“30条”意见,在放宽企业名称使用限制、住所使用证明限制、注册资本(金)零首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今年初,省政府全面推进工商注册制度改革,2月底出台了《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出了包括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放宽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等一揽子便利化措施。这些措施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实现井喷式发展。今年1-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70.7万户,注册资本金8059.2亿元,分别增长49.4%和105.7%。李克强总理视察山东工商工作时,对此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山东的市场主体不仅在数量上有增长,质量和结构也在改善。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投资能力强劲。截至9月底,全省新登记第一产业市场主体6.3万户,增长82.4%;第三产业58.3万户,增长47.2%;第二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影响,发展相对平稳。

  夏耕强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还要完善配套监管制度,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谁审批、谁监管,必然倒逼其他审批部门改变原来“重审批轻监管”、“只审批不监管”的管理模式,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也倒逼政府重新对行政审批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估,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后置的后置。

  今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从制度层面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突出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有效破解“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在“松绑、减负、清障、非歧视”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下一步在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方面,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宽进”的同时必须“严管”。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已于10月1日起实施。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为主线,推动由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由相对分散、各自独立的监管向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目标,使市场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深化金融改革 提升服务实体发展能力

  在山东大力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有力背景下,一大批市场经济主体遍地开花,但是, “草根经济”能不能基业长青?要创业,缺乏资金怎么办?这是许多创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解决创业融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去年以来,山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各种新型抵押、质押贷款业务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创新、保险服务创新等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

  与此同时,山东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草根”金融组织,强化其支农支小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400家,对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又如,山东鼓励农业合作社探索封闭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上报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方案,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将正式启动。

  夏耕表示,当前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普惠金融,力争普惠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更大支持。

  去年,山东出台了“金改22条”,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我省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全省金融业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年来,去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65亿元,增长13.7%;今年上半年增长15.2%。目前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是2005年末的约4.5倍;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9万亿元和5.2万亿元;直接融资和保费收入等增长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台金融改革发展22条,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提高金融体系市场化水平,使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得更有效率、更见成效。”夏耕说,一年来,山东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农信社改革、民营金融机构设立、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县域金融创新发展等工作蓬勃开展,有的走在了全国前列。夏耕说,这些改革的成效,今后还会日益显现。

  坚持依法行政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今年以来,山东省政府推行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把可能会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都纳入了清理的范围。

  据了解,在各部门、单位清理自查的基础上,目前山东正在进行严格的集中审核确认。今年底,省政府将公布省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包括行政权力的名称、实施主体、实施依据、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目前,省政府已经公布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共有行政审批事项586项,其中国家层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有559项,我省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审批事项仅有27项。日前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再削减8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这是本届政府第五次简政放权,累计削减了34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

  为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省政府聘请了15名法律顾问,今年年底,县级政府也要聘请法律顾问。

  据悉,此次聘任的15名法律顾问,有7名是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8人是律师,其专业和研究方向涵盖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涉及的各个法律领域。

  郭树清曾勉励各位法律顾问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夏耕介绍,省政府法律顾问到位之后,先后参与了全省道路交通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多年遗案问题处理、部分群众集访事件等重大决策事项的研究论证,在服务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