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选育抗赤霉病新品种

21.12.2015  10:07

  本报记者吕兵兵

  12月17日下午,山东省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咱这里的小麦平均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好的地块能打到1300斤。不过,赤霉病的危害却越来越大,连续两年都导致减产10%左右,是现在种麦子的最大威胁。”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法宏介绍,此前,赤霉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东部及华南冬麦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北部冬麦区。山东2012年突发赤霉病危害后,近年来一直有所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5%到10%的产量损失,个别严重地块可导致相当程度绝收。

  “而且,赤霉病还会产生毒素污染,影响食品安全。”马国兴说,“因此,赤霉病高发的地块,会对小麦的销售产生影响。因为赤霉病使小麦稻瘟病粒增加,造成‘不完善粒’超标,很多厂家会拒收。”

  王法宏介绍,近几年山东为预防或减轻赤霉病危害,在栽培上做了大量试验,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防治技术。主要做法是,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期增加一次喷药,主要喷施美雨、多酮、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喷施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或大雾天,还需增加一次喷药。“咱就是看着80%的麦穗出来了,就抓紧组织社员喷药。”马国兴说。

  王法宏坦言:“目前,我们对赤霉病还只能是被动预防,加快选育高抗赤霉病的新品种才是关键。”

  然而,目前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选育方面,仍有实际困难。据该院作物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刘建军介绍,2012年我国暴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小麦赤霉病,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主推品种均表现高感,感病品种在赤霉病暴发年份即使配以化学防治也难以奏效。国内外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中没有找到真正高度免疫的品种或材料,且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此,2012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高度重视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工作,制定了遗传改良方案,明确了近期和中长期改良目标,力争尽快选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从国内外引进了20多份抗赤霉病相对较好的亲本材料及部分分子标记,通过与“济麦22”和“鲁原502”等品种(系)杂交、回交,建立了3套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遗传改良群体,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跟踪和聚合目标基因。同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种质进行接种鉴定,筛选出一批抗赤霉病较好的材料,为加快选育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