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 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
近日,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以及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群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立,使山东半岛高新区能够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国家高新区比肩发展,成为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全面享受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全国推广的中关村六项政策,同时还将享受股权奖励、税收优惠等四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惠政策。
李为民介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现有示范区中唯一“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战略定位的国家示范区。重点打造了“四区一中心”,即构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以及双向融入“一带一路”试验区。”
窦玉明表示,在2016年年初预算中,山东省财政已经安排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下一步山东将制定实施细则,推动国家示范区“6+4”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另外,山东将研究制定具有山东特色的普惠性的先行先试的财税政策,支持示范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改革举措和政策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各高新区和其他园区推广。
记者了解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蓝色经济为主线,立足示范区战略定位和各高新区产业特色,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资源聚集,壮大“名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实现示范区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为不同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济南高新区
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信息存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量子通信技术转化基地等创新载体,集中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讯、环境协同观测等领域的新兴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涉海领域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方面的试点示范。
青岛高新区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涉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聚集国内外涉海科技资源,培育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产业,打造海洋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区域试点和海洋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
淄博高新区
依托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构建先进陶瓷、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产业载体和新型研发组织,集中打造国内尖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产业高地,壮大新材料特别是海洋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展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和新型研发组织建设的试点示范。
潍坊高新区
依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动力机械产业和电声器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面向蓝色经济的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集群。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结合方面的试点示范。
烟台高新区
依托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烟台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创新组织和转化基地,集中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开展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方面的试点示范。
威海高新区
依托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载体,培育壮大涉海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开展涉海军民融合及校企地创新发展方面的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