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压缩行驶空间 推进升级改造
◆本报见习记者王文硕
通讯员孙俊杰 刘光华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山东省各地积极进行黄标车治理。济南市通过“黄改绿”补贴、政府部门带头示范、严查严控等措施引导车主淘汰黄标车,同时开展小区道路微循环改造。青岛市2583辆黄标车完成“黄改绿”后重新上路。
济南压缩黄标车活动空间
今年以来,济南市共淘汰黄标车29141辆,审核提前报废补贴车辆5751辆,发放补贴金额近4546万元,但全市仍有近两万辆黄标车。为此,济南市积极发动镇办、社区等基层组织,督促黄标车所属单位和车主主动办理淘汰手续。
历下区针对大货车、黄标车开展集中专项检查,查处黄标车18辆,利用电子警察抓拍黄标车1291辆(次),累计检测机动车41640辆,发放绿标52076枚。目前,全区已完成黄标车“黄改绿”1612辆,回收、注销823辆。
针对小区道路拥堵容易造成车辆尾气排放问题,历下区还积极开展开放式小区道路交通微循环改造。目前,全区57个开放社区微循环提升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完成社区标志标线复划180平方米,共规范停车位4500余个,增设和更换各类标志牌740余面。
天桥区则坚持政府先行,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开展黄标车百分百淘汰行动,带动辖区完成黄标车淘汰率总目标的75%(黄标车总量为10226辆,目前淘汰7656辆)。
历城区将辖区车辆分成单位、个人两个模块,分配至辖区街镇和各交警中队。组织警力以主城区路段为整治重点,通过路面查纠与空中查纠相结合,明确大型运输车辆的限行措施及限行区域,全面压缩黄标车活动空间。
青岛积极推行黄改绿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有2583辆黄标车完成“黄改绿”改造并成功换发绿标。
黄标车“黄改绿”是指对部分车况较好、残存价值较高的国二排放标准柴油黄标车,通过加装尾气净化设备,使其颗粒物排放达到国三以上标准的绿标车水平,同时换发“黄改绿”标志的黄标车治理改造方式。
为做好黄标车治理工作,青岛市环保局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柴油黄标车“黄改绿”工作。一方面,定期召开尾气净化设备厂商会议,从服务态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市交通委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市环保局联合组织召开“黄改绿”安装企业会议,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提高环保部门服务质量。青岛市环保部门为有意愿进行改造的车主提供快速办理通道,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周将“黄改绿”车辆信息发送至市公安部门,避免因信息传输不及时给车主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