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

04.09.2014  09:10

  转型中的山东农村,如一泓春水,每有风过,便会涟漪泛起,搅动人们的心。

  在济南务工十几年,沂南县辛集镇岭太村的郭长富一家都进了城,小日子红红火火。但老郭总有些不踏实:老家的三亩六分口粮田,已经给别人种了好多年,“万一城里留不下,说不准啥时候就得回去,这地还能不能要回来?”

  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章丘市盛源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的李良滨,雄心勃勃地想扩大种植规模。可前些年,家底全部投进,资金还是缺。“农场里有树有地却不能抵押,贷款是个老大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过去,汗珠子摔八瓣,粮食丰收天下即安。可到了今天,农民最盼的,是致富奔小康。

  “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顺势而动的山东农改,新时代又有新举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成为山东近年来八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

  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几年下来,山东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发证率分别达到99.29%、95.6%、94.73%。

  东平县梯门镇花篮店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接近尾声。从丈量面积到群众签字摁手印,前后不过两个月。但此前的酝酿过程,漫长审慎。

  “问题太多了,唠上一天也说不完。”3月中旬,县、乡、村三级干部开了一整天会,竹筒倒豆子,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的结果,县农经办副主任包东平觉得还不错。“定下一个原则,依法依规,无法无规的由村民协商决定。”

  领到证的郭长富,终于消了心头的忧。但对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远不止是终点,还要解开李良滨们眉头的愁。

  “确权不是目的,促进产权流转,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才是目的。”山东省委农工办主任王泽厚说。

  潍坊市寒亭区,成为山东省内农村产权交易的先行者。2010年5月,这里就成立了山东首家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3年时间,累计完成8200宗交易,涉及金额3.8亿元。在此基础上,面向山东全境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寒亭。“它门面不大,但身价不低: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可提供信息发布、组织交易等服务。”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介绍说。

  改革渐行渐深,山东农村发展的活力渐次迸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惊奇地发现:除了种地、务工,自己还有能让钱包鼓起来的“宝贝”。

  数据最有说服力:山东省已有16个设区市的97个县(市、区)出台文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滩涂水面养殖使用权抵押贷款全面推开,全省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62.5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改革工作已成效初显。山东各地有4254个村开展试点,占全省村庄总数的5%。

  “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解决农村贷款抵押的难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山东的探索,正在向着这样的目标迈进。(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