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十年创城铸就“幸福威海”
新华网济南4月25日电(记者 滕军伟)今年2月,山东省威海市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成绩列全国60多个新参评地级市第一名。十年创城,让280万威海人自豪感爆棚,“幸福威海”深入人心。
因清明节期间气温下降,威海今年供暖时间免费延期至4月9日结束,成为山东省停暖时间最晚、供暖时间最长的地区。环翠楼街道大众社区居民杨华芹感慨:“供暖时间比往年长,小区外墙还贴上了保温层,这个冬天,家里特暖和。”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威海全面启动100多个老旧生活小区的改造,不仅给单薄的老墙体穿上“保暖衣”,还进行绿地改造、停车位规划、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管道改造、乱搭乱建清理等一系列整治。这一持续5年的民生工程,让22余万居民深深受益。
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威海统筹城乡一体,先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事数十余万件,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新建巷15号楼的污水槽能不能改成管道?”“世昌大道111号楼前的绿地能不能改成停车场?”这是环翠楼街道西门外社区居委会在小区改造之前举行的意见征集会上居民提出的意见。最终,20多条意见全部纳入整改方案,辖区居民拍手叫好。
聚民心、汇民意、集民智,全力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力求改造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这是文明奖牌背后的最大动力。正像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所说:“文明城市建设搞好了,不是做样子给谁看的,常年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市民,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早春4月,漫步在威海的大街小巷,处处春意盎然。天蓝海碧的自然风光和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统计数据显示,威海年均“蓝天白云”天数达到320天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山东省首位。威海也被联合国命名为“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
在威海市的街头路口,见不到手拿小旗的协管,但交通秩序井然,这一切源于当地独创的“威海式过马路”模式:人行信号灯变绿后,四个路口的机动车信号灯全部变红色,在机动车全部停止的情况下,行人可从容地横穿甚至斜穿马路……
城市为人民而美丽,人民因城市而骄傲。创城中,威海市民积极担当起城市主人的责任,建设家园热情迸发。市民苏伟说:“为了能让家变得文明、美丽,我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
从天蓝海碧的外在美,到城市内涵提升的内在美,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已成为威海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批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成为这座城市闪亮的道德品牌。
环卫女工李玉坤用微薄收入捐助困难学生;电力职员吕明玉两次捐髓救助陌生人;好民警戚恩雨时刻把社区居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长城爱心大本营持续关爱残疾人,让爱心传递……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19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成为文明威海、大爱威海的形象代言人。
“给每一位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每一位身边的人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已成为威海人的“文明之约”,传递着这座城市对待他人的友善态度,让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而温暖的光芒。
道德无言,根植于人们的内心;道德有声,在文明城市构建中展现巨大力量。每当记者穿行于这座富有滨海特色的小城,亦或是走在现代建筑与海草房相映成趣的乡村时,都真切感受到迎面而来的现代文明之风。
原标题【 山东威海:十年创城铸就“幸福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