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建海疆历史文化廊道 助力“海丝”申遗

28.10.2015  17:13

  10月28日下午,山东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在烟台市举行。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介绍申遗有关工作情况并提出工作要求

   中国山东网10月28日讯 (记者 孙杰)10月28日下午,山东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在烟台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的建设已提上日程,并已经纳入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框架,将为“海丝”申遗提供重要支撑。

  2012年11月,山东蓬莱与宁波、泉州、广州、扬州、北海、漳州、福州、南京等八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助力“海丝”申遗,今年以来,山东省文物局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水下考古专业研究机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的构想。

  “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的区域范围主要是山东沿海和近海区域,从北向南分别是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七个城市的沿海地带,海域包括渤海及黄海的北部。记者了解到,文化廊道建成后将囊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沿海海防设施、沿海近现代建筑、近海水下文化遗产、黄河三角洲地区盐业遗产、日照沿海龙山文化(含大汶口晚期)遗址群等山东沿海地区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文物资源。沿线著名的成山头遗址、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寨里窑址、磁村瓷窑址、牟氏庄园、福建会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烟台山近现代建筑群、青岛八大关、尧王城遗址、丹土遗址、两城镇遗址、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都将被纳入其中。

  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也将有利于山东旅游业的抱团发展。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座谈会上表示,“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工程除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工程外,还有利于整合文物旅游资源,形成山东海疆历史文化的展示廊道。

  “海丝”遗产的保护和申遗,是一个跨地域、跨部门、高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也将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战略提供文化支撑,打造山东文物事业发展新亮点。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要求,各沿线城市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把“海丝”保护申遗纳入各级“十三五”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结合山东“海丝”申遗的实际情况,目前山东省文物局已将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的构想纳入到了今年编制的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已经纳入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