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多元化业余训练体系
山东体校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出现严重的下滑局面。1996年,山东省17市均设有体校,县级“三集中”体校81所,市县两级在训总人数3.4万人。2007年,山东省市级体校发展状况相对较好的只有12所,比1996年减少近三成。县级“三集中”体校减少到55所,比1996年减少26所,减少三成。市县两级体校总在训人数1.9万人,比1996年减少四成。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省体育局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形成两点共识:一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市县两级体校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下滑趋势,“复壮”市县体校;二是市县体校的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大势,走多元化办校模式,实行“多条腿”走路。为此,省体育局党组坚持“两手抓”,积极加强以体校为骨干的多元化业余训练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加大投入
为保证业训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省体育局制定了“抓好一个杠杆、两类基地、三级体校、四种奖励、五类培训”的青少年训练发展思路,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是发挥好竞赛的杠杆作用。2008年,山东改革了青少年年度竞赛管理办法,从原来各参赛市自交参赛费,改为省体育局承担大部分参赛费用,各市自交少部分费用。自2011年起,又将所有的省级青少年办赛、参赛经费全部改由省体育局承担,并且把食宿标准由原来的80元提高到130元。通过这一措施,有力地为市县体校缓解了经费压力。
其次是抓好两类基地建设。一方面,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以此规范体校发展。创建过程中,积极动员,严格把关,确保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同时认真抓好经费配套和监督管理,目前山东每年投入配套经费超过1200万元。另一方面,开展了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创建活动,给予各单项开展好的体校经费扶持。2007年设立了第一批省级基地,共59支市县级运动队被命名,平均每个项目2至3个基地,每年投入500万元。目前,省级基地已达到128个,每个项目3至5个基地,总经费增长至每年1500万元。
同时,抓好三级体校建设。2008年,山东制定了《关于促进县级体校发展的扶持办法》,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提取300万元,用于补助县级体校新建、扩建训练场馆,新上运动项目,配置训练器材、教学与科研设备。2008至2010年3年期间,共扶持县级体校70余所,每所学校给予10至30万元的资金扶持。
抓好四种奖励制度。2008年,制定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设人才输送数量奖、质量奖、伯乐奖和奖训金四项奖励。每年投入200万元,对根据各单位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大赛成绩),对基层体校和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运动员给予经费奖励。
另外,抓好五类人员培训。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业余训练人才队伍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周期对全省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教师、科研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一轮的省级培训,培训方案由各项目管理中心拟定,报省体育局备案后实施,所有经费由省体育局负担。
健全完善市县体校
从2012年起,省体育局根据市县体校总体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的实际,对体校扶持办法进行了调整,由大面积、小金额的扶持,改为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并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基层体校建设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资助对象,一是目前没有体校,但已确定选址规划建设的市、县级体校;二是需要新建、改建、扩建训练场馆的现有体校。申请公益金资助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是新建体校的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由体育部门拥有产权、土地使用权并直接管理的体校。二是新建市级体校应有8个以上运动项目,学生规模不少于600人;新建的县级体校应有6个以上运动项目,学生规模不少于200人;重点单项体育运动学校的在校生规模不少于100人。三是现有体校资助场馆建设的,产权和使用权必须归体校所有,并以输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确定优先资助对象。公益金资助标准为:新建体校和省体育局确定专项、单项体校的,一般资助10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训练场馆的体校,一般资助300万元。
2014年,山东省又进一步加大了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增设了对“体教结合”的县级体校的扶持,将新建体校场馆的资助标准提高到400万元;增设了对体校场馆维修的资助。以上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各地建设和发展体校的积极性。目前,济南、滨州、潍坊3市的体校建设了新校区,临沂、菏泽2市启动了新校建设;东营扩建了原体校;泰安、威海、日照3市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体校场馆;有12个县新建了体校,14所县体校新建、扩建和改建了训练场馆。初步统计,目前全省的业训总人数已恢复到3万人,在今年的省运会上,有170余个小项成绩超过上届。
构建多元办学模式
根据全省体校发展情况,从去年开始,山东将工作重点调整到县级体校上来,努力以多元化模式,实现“县县有体校”的目标。目前,我省137个县中,108个县有公办体校,能够正常开展训练的有94所。通过近几年的经费扶持和政策引导,陆续有县(市、区)采取体教结合等各种形式恢复体校,其它县(市、区)也有恢复体校的愿望和设想。
山东计划用3至5年时间,试点推广3种模式,力争全部建立健全县级体校。一是“三集中”独立办学的模式,二是体校与当地某一重点中小学结合的模式,三是体校与几所中小学结合的模式。并拟从每种模式中选取办学特点突出、成效显著的1至2所,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让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体校发展模式。
另外,山东还将突出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规范市县级体校办学。计划研究制定《市、县级体校办学标准》,对县级体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进行规范。二是加强体校文化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力推进国办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将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和考核;独立办学的县级体校由教育部门选派文化教师,参与属地教育部门教研活动;教学条件不达标的,通过联合办学、就近插班等形式,借助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