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侧记
10月24日,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开通仪式在东省图书馆举行。作为全国第一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它利用语音技术,实现了盲人上网的全语音指令、语音导航及资源内容的语音朗读。在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看来,盲人数字图书馆创新了公共文化面向残障群体服务的模式,是山东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新探索、新成果、新突破。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盲文点显器、扩视软件、一键式智能阅读机……山东省图书馆“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帮助视障人群阅读的设备配备齐全,在它们的帮助下,视障人群能够和正常读者一样,静心阅读,聆听世界。
据统计,山东省全盲和低视力人群约有67.3万人,其中61.9%的人没上过学。他们虽然视力障碍,但是同样渴望获取知识。2013年5月3日,山东首个“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在山东省图书馆开通,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11个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相继投入使用。
“视障群体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是我们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国琳表示,这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12年和2013年,山东省财政就先后拨专款500万元,用于视障数字阅览系统的研发。2014年,又拨款100万元,用于基层站点的拓展和系统的提升。
据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开展移动阅读平台的研发部署工作,把服务真正送到盲人朋友身边,“今年,全省还将建设10个标准视障阅览室。”
构建延伸至基层的服务网络
今年5月8日,山东首个与残联合作共建的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在日照开通,同时,山东省图书馆通过山东省残疾人基金会向省内11个市县捐赠了电脑、点显器、读屏软件、盲文图书等盲人阅读器材。文化系统与残联合作构建服务网络的模式雏形初显,之后,双方在站点规划、场地准备、设备安装培训、后续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紧密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共建机制,视障数字阅览室基层服务站点就此铺开。
“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开通和服务网络的建设,是一项创新,各地盲协积极与图书馆等文化资源机构合作,把服务盲人的工作落到了实处。”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伟洪介绍,这个系统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基层视障群体的服务站点网络,将面向盲人的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了基层,延伸到了盲人身边。
山东省图书馆正在协调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开辟专门服务场地进行建设,并计划把视障数字阅览室的服务拓展到残疾人学校、福利工厂等各类视障群体聚集的场所。
6月20日,济南市首家视障阅览室在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启用,“阅览室里不仅有传统的盲文书籍,还有各类先进的辅助阅读工具,盲人朋友可以在这里上网、听书。”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吴伟说,这里能满足视障人群的基本文化需求。
吸引更多盲人走进阅览室
“平时这里来看书的盲人不算多。”济南市图书馆的视障阅读中心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日的9点至17点,负责该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姜璐说。
“视障人群行动不便,到图书馆去需要有人陪同,再加上部分残障人群心理和性格的因素,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人少在预料之中。”在山东省盲协主席汤建泉看来,要在增强服务的人性化和精细化的同时,加强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视障数字阅览室的覆盖范围,“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构建一个能够满足盲人朋友获取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娱乐等的有声电子资源库,资源数量争取达到5万部(集)。”李西宁说,“我们要依托‘光明之家’视障阅览室的服务阵地和设施,以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主动把盲人朋友请进来。”2013年4月,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设盲人专场,盲人朋友的精彩表现赢得全场观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