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故事之教育篇:微电影课筑学生"奥斯卡梦"

09.05.2015  12:41
  

4月9日,山东师大附中《微电影创作》校本课程第三讲开讲,济南电视台摄像、编导谢飞为附中学子讲解了《影视拍摄基础》。



  

山师附中举办首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变校园“奥斯卡”。



  大众网记者 姜洋  

  4月9日下午,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下课铃声刚刚响起,高一2班的邵文灿就收起了上课时用的地理书,拿起一本笔记走出教室门。这天是《微电影创作》开课的日子。

  “选课”在山师附中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门《微电影创作》就是利用自习时间办的一堂全校学生都可参与的大课。邵文灿来到教学楼一楼的合堂教室时,里面已经坐着不少同学了,微电影班的班主任朱玉君正在给大家安排座次。

  作为校本课程,从上学期开始正式开班的微电影课吸引了不少同学、家长和媒体的目光。2014年10月,学校举办了首届微电影节的颁奖仪式,对“我讲附中故事”微电影大赛中学生们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奖。回忆起那天,颁奖嘉宾和获奖者全部盛装出席,奖项设置也十分细致,学生们称之为校园版“奥斯卡”。一次校内活动引爆学生对电影的兴趣,因此,《微电影创作》课程一开班,就吸引了30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

  这天是微电影班第三次上课了,学校请来了济南影视台的摄像当老师。老师带来的摄像机、录影带、镜头等各种设备让邵文灿大开眼界,所教授的摄影技巧和剧情设计内容也让她不停地记着笔记,还有胆大的同学跑上讲台,体验了一把扛起大摄像机的感觉。

  “这些内容在普通上课时是接触不到的,听起来特别有意思,也丰富了我的生活。”说起微电影课,邵文灿特别兴奋。如今,她已经写好了一部关于学校生活的剧本,打算课余时间和同学一起拍出一部属于自己的微电影来。“写剧本的时候让我脑力大开,也锻炼了我们的写作水平。”用兴趣培养起了学习能力,谁能说这耽误了学习,是“不务正业”呢?

  其实,课程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山东在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上,要求既要做“减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要做“加法”,开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好不重视的德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搞好不重视的校外教育等。这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山东中小学内各色的选修课、德育课、校本课程层出不穷,仅山师附中就前前后后开了100多门校本课程。微电影班的班主任朱玉君说,在她任教的14年里,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学什么。

  朱玉君告诉记者,她的班上有名男生曾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导致性格有些内向。自从开了微电影班,男生开始喜爱上摄影,拍出了不少好的作品。发现了自己不同领域的优点后,这名同学的自信慢慢培养了起来,人也开朗了起来。“学的知识虽然不同,但培养的能力都是相通的。以前不被看重的‘兴趣’班,如今反而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听课也更认真了。”  

  说政策

  “课改”改出山东特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进课程改革,山东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15个学科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四个模块作为必修课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鼓励和指导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开发开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