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5年成效追记

24.03.2016  10:48

  迈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需要扎扎实实的惠民动作。山东肇始于2012年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如今已进入第5个年头。5年来,这项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受益人群越来越多,已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这5年,山东“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既有常态化任务,又有不同的“年度动作”。“同”抑或“不同”,都是山东不断摸索切实保障文化民生的生动写照。

  实打实 ——

  从解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入手

  3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布2016年山东“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也就具体项目进行解读。2012年起,类似发布会每年都会举办。

  时间回溯至2012年3月8日。当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山东要为群众办的12件文化惠民实事,“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正式走入民众视野。这些实事包括“为1万个村(居)建设、完善文化大院”“为20万户未通达有线电视的海岛、渔区、湖区、林区、边远农村和山区群众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装置”“为56个没有数字影院的县(市)新建数字影院,实现全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等。

  山东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12件实事均是小角度,实打实,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是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旨在发展基层群文事业,为开展好群文活动提供必要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保障、基本服务打下基础。

  “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实施一年后的2013年4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通报2012年文化惠民实事相关情况,并介绍2013年的文化惠民重点工作。时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宁在会上说,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是山东宣传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目的是进一步引导文化资源、资金投入和政策措施向基层倾斜。201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会同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部门圆满完成了“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

  在总结上一年经验基础上,2013年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更加注重民生需求。山东在省内媒体公布《您的期盼,我们的行动——2013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建议公开征集启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开通热线、专用邮箱和网上留言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和网络留言3600多条。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宣传部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此后,通过线上、线下,系统内、系统外征集意见等方式,“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正式成为山东保障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2013年起,每年的实事项目也由12个增至16个。

  变与不变 ——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开展5年来,项目具体内容绝非一成不变。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每年的实事内容都会根据群众需求有所变化,也有些常规项目坚持至今,成为“保留动作”。

  2012年的12件实事中,提出要“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万场”“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这两件实事,由于广受基层群众欢迎,对保护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在之后的4年中一直被保留,规模数量方面也未变化。

  也有一些项目,经过几年实施后出现需求饱和,进入细化提升阶段。如基层文艺人才培训。2012年的办实事提出“免费培训1万名基层文艺骨干”,2013年得以保留,2014年改为“免费培训3万名文化广场舞翎(广场舞指导员)”,2015年是“免费培训2万名文化广场舞翎(广场舞指导员)”,2016年则没有出现。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一直是“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关注的重点。但随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目前也已进入提升改造阶段。如2012年山东提出“为1万个村(居)建设、完善文化大院”,2013年变为“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对1万家农村文化大院进行优化升级”。之后的2014年、2015年,对农村文化大院优化升级一直被列入实事,今年则改为“为3万个农村(社区)文体广场配备便携式移动音响”。

  此外,“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实施5年来,不断有新的、契合时代精神的项目被加入进来,成为惠民的主力军。

  2012年,当时山东各地文艺演出团体缺少流动舞台车的情况非常普遍。当年的文化惠民实事提出,“为全省百家国有文艺院团配置流动舞台车”。通过一年的落实,流动舞台车的燃眉之急得以缓解,地方戏受众群的培育又被提上日程。因此2013年的文化惠民实事提出,“建设20个山东地方戏曲示范基地”。到2014年,庄户剧团在山东城乡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当年的文化惠民实事提出,“改善庄户剧团演出条件,为500个庄户剧团更新配备演出器材”。

  2015年以前,山东“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中的弘扬优秀传统元素并不多见。在2015年的实事中则增加了这方面的比重,提出“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全省扶持24个试点单位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成效最终要有群众来评判。通观山东5年来的文化惠民办实事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在项目初期设立上便极为谨慎,“让群众说话、让群众决定”成为亮点。

  各有侧重 ——

  契合现实、提质增效

  历数山东每年的文化惠民实事,其出台都与当年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相连。

  以今年为例,在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的背景下,文化扶贫成为16件实事的主题。如山东今年提出要“扶持全省4200个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室”“为全省农家书屋重点是7005个贫困村补充更新出版物和数字化升级”。其他实事的实施方案也都强调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致福说,今年文化惠民办实事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根本,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任务,着力把基层文化服务供给与基层群众实在需求对接起来,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推动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向基层倾斜,也是5年来文化惠民办实事的重点方向。

  2016年山东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特别提出,要“为50家基层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配备演出器材”。刘致福说,今年山东省委宣传部将会同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坚持重点扶持和适度倾斜原则,重点为承担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务、演出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国有转企改制戏曲艺术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团体配置演出器材,名额分配适度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重点项目推动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文化民生保障方面,山东从未吝啬。2013年,山东在“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方面的省级以上财政投入为3.2亿元,到2014年增至6.01亿元,2015年为7.15亿元。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说,为保障刚性支出,今年山东省财政安排的发展类项目资金普遍继续较上年压减10%。在这种情况下,省财政多方统筹公共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彩票公益金等省级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预计2016年16件实事投入将达到7亿元。

  刘致福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是对社会、对群众的庄严承诺,今年山东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责任落实,量化责任考核,着力在兑现承诺上下功夫,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