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扶贫 精准发力

01.03.2016  10:43

  当前,全国已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各地也在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文化扶贫的对焦点在哪里?文化系统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在孔孟之乡山东,按照“扶贫先扶智、精神物质一起抓”的思路,主打“集团作战”,文化扶贫路线图愈发清晰,扶贫成效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逐渐显现。

  扶贫先扶智——

  解决观念与意识的问题

  扶贫先扶智。从文化层面解决贫困地区民众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山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域多方发力,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群众精神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槲疃村,是个典型的因地致贫的村庄。村庄四周都是山,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种着村中为数不多的土地。以前,村民出门进城不方便,业余文化生活也较为贫乏。

  情况在近两年有了变化。济南市文化部门与槲疃村结对子,帮助村里修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并配齐了图书、锣鼓等文化物资。如今,文化大院成了村中男女老少的新去处。村民宋富亮对村貌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过年过节庄户爷们儿都聚在一起打牌,现在都想着去文化大院借两本书。”

  2012年以来,山东文化系统将行业扶贫纳入发展规划,并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自选动作。山东省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级层面对贫困村文化建设的直接补助就超过1.2亿元。除文化大院等硬件投入外,补助资金还用于对贫困村文艺队伍的辅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等。

  在更广层面上,山东每年进行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也着眼于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善行义举榜等系列举措,山东在基层贫困地区有效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正能量,满足了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扶智为脱贫——

  本地资源是个宝

  对于临沂市临沭县利远工艺品公司的负责人李勃而言,回乡创业是她目前为止做得最正确的决定。由于看中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这位28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李勃通过互联网与外商谈好订单后,即刻将订单分给工人,制作加工后出口。仅此一项,李勃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

  在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菏泽市,以“文化电商”为关键词的精准扶贫正取得愈发显著的成效。

  结合本地的传统手工艺、戏曲、美术等非遗资源,菏泽市的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换,对基层村居负责人大范围培训,学习“互联网+”新概念。通过扶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菏泽市如今出现了“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扶贫局面。一批贫困村借力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形成了传承人群,剪纸、编织等网店遍地开花。

  菏泽市的做法正在山东全省推广开来。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说:“目前山东文化系统正在对全省贫困村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登记。先调查村庄附近的非遗资源,然后确定这个村有多少贫困人口、年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致贫。如果贫困人群条件适合或有这个愿望,文化系统负责牵线培训,提高其生活技能。”

  记者了解到,山东目前进行的文化扶贫攻坚战,科技力量正在更多层面介入进来。今年2月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提出,山东将启动“创业创新孵化行动”,在全省建设10个以上文化产业孵化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开放式创新等,推动各类文化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

  脱贫有目标——

  统筹资源精准对位

  今年初召开的山东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文化扶贫是全省文化系统“十三五”工作的重要任务。从今年开始,山东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具体将有5个着力点。

  非遗传承助力扶贫。山东已连续3年组织开展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活动,2015年,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新收徒5100多人。今后,山东将继续通过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优先把贫困人口纳入非遗传承人群,鼓励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向贫困人口倾斜。

  文化惠民下沉扶贫。2016年冬春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期间,全省专业文艺院团举办各类演出3000余场,组织规模较大群众文化活动3148项。今年开始,山东将组织全省108个国有文艺院团及部分庄户剧团开展“百团大战、送戏入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合理安排档期,确保每个贫困村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

  文化产业推动扶贫。目前,山东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达到92118个,年营业收入811.07亿元,利税92.53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余人。山东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展“非遗衍生品电商”,大力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

  文化人才下挂扶贫。2015年,山东组织省直文艺单位13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赴中西部77个县提供基层服务。今年开始,山东将继续选派200名文化工作者赴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77个县(市、区)基层服务,通过结对帮扶、辅导培训等措施,培养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让7005个村村村都有秧歌队、村村都有文化小广场。

  乡村儒学精神扶贫。目前,山东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7400多个,开展活动近3万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50万人次。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作用,深入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群众互帮互助,营造文明习俗,为脱贫致富集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