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现场走访

15.10.2015  13:05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是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的使命,也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10月9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在济南启幕,艺术节的重头戏——全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在艺术节开幕式上介绍:“本届文化艺术节所展演的剧目,是山东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动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最新成果”有哪些?又怎样反映了山东文艺战线的新气象?记者走访了剧目展演的3个现场。

  展演剧场——

  “排练一部戏要先感动自己”

  根据剧目展演安排,日照市艺术剧院创演的吕剧《银杏树下》,于10月10日晚在济南市梨园大戏院上演。当晚6时,李尚梅老人便来到剧场门口。“自己老家的戏,我一定要来看看。”而全剧仅仅演过半个小时,坐在剧场后排的李尚梅眼角已泛起泪花。剧终结束时她告诉记者,“这种戏要多在小区、村里演,有好处。”

  《银杏树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伦理故事:主人公青山娘秉持“好让不争”的古训,对不孝儿媳宽谅容忍,最终让儿媳幡然悔悟。

  青山娘扮演者、日照市艺术剧院副院长陈丽红首次看到《银杏树下》剧本时,第一反应是“可怜老太太”。但进一步咂摸后她发现,青山娘代表的是伟大母亲的形象。

  “从接到剧本那天起,我一直为那位母亲感动,也希望通过演出感动观众。”陈丽红说,《银杏树下》从创排伊始就“不是奔着参赛、拿奖去的”,他们希望通过排演一部弘扬孝道、易接地气的戏,到基层演出。

  陈丽红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银杏树下》刚立上舞台时,曾在日照当地演出。“一位女性观众看完是哭着走出剧场的,说自己回去要好好待自己的婆婆,我认为这就是这部戏的意义所在。”

  “对观众内心的引导和触动,让他们感受到正能量,这是戏曲的艺术功用。”《银杏树下》编剧、日照市文学戏剧创作办公室主任马丽丽说,一部让基层观众接受的好戏,首先要动人,“让百姓觉得是身边事,是真事。”在她看来,现代题材的戏更能接地气,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此次亮相的18台新创剧目中,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作品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吕剧《回家》根据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的故事改编,讲述了一群旅台老兵希望“叶落归根”的感人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意识和故土情怀。柳琴戏《沂蒙魂》以临沂物流市场发展为背景,以沂蒙精神传承为题材,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沂蒙山的年轻人,怀着改变命运的愿望,走上了追求梦想之路。在追梦路上历尽艰辛,牢记宁舍生命不亏心做人的根本,体现了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脉相承。

  惠民广场——

  “让接地气的戏多来小区演”

  今年的山东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舞台不仅设在剧场,部分剧目还走向了社区广场。

  10月9日晚,入选山东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话剧《茶壶就是喝茶的》,走进济南市槐荫区“我的兄弟姐妹”广场。这部由济南市曲艺团打造的话剧,在泉城拥有大批粉丝,其缘由在于这部剧能引发人们对金钱、亲情的重新思考和衡量。

  《茶壶就是喝茶的》讲述了一位花甲老人周思泉无意中找出了一把尘封几十年的茶壶,经鉴定竟然是把价值连城的古董宝壶,价值2000多万元。就这样,一场围绕宝壶的你争我夺开始了:他的女儿闻讯后从海外归来,儿子以命相逼,飞贼深夜造访,贩子不期而至……一把本来就是喝茶的壶,变成了向周思泉追魂索命的厉鬼,逼得本来要筹备结婚的他,最终落了个劳燕分飞。周思泉精神崩溃了,他竟然把壶高高举起,摔了个粉碎……

  单看剧情介绍就足以引人入胜,现场气氛则更加热烈。9日晚的演出开始前,住在广场周边的居民便拿着马扎、小凳陆续围了过来。离奇的情节更让不少市民直呼“好看”。

  “我觉得这个话剧很现代,比如里面加入了‘低头族’。”市民周义评价,在整部剧中,“低头族”好像游离于剧情之外,但是他们讨论的话题又与剧情相关,给人时间和空间跳脱出剧情去思考。“低头族”这个群体穿着随意,里面的“逆天了”“红包来了”等用语,拉近了和年轻观众的距离。

  “很接地气,说的是咱济南话,唱的是山东琴书,拉的也是实在理。”市民冉庆云接受采访时还不忘引用剧中台词,“‘东是东西是西,茶壶就是喝茶的’。人不能一切向钱看,让金钱左右了自己的行为,一家人和和气气在一块儿最重要。”

  住在附近的小区居民刘秀华表示,平时在广场上拉块幕布放电影的时候多,这样的演出还真少见,希望以后他们多来。

  创作会场——

  “我们是‘接地气’的受益者”

  “我们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实践者,更是受益者。” 山东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期间,10月13日下午,山东省文化厅召开创作会议,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一周年。会上,山东省吕剧院副院长焦黎的发言引起在座代表的强烈共鸣。

  “吕剧产生于民间,与人民具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焦黎说,在基层采风、演出期间积累的素材,为自己在舞台上表演提供了坚强支撑,也坚定了自己从事吕剧事业的信心。

  本次剧目展演上,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创演的吕剧《兰桂飘香》颇受市民期待,该剧由编剧刘桂成根据滨州民营企业家从桂兰的创业历程编创。

  为积累更多创作素材,刘桂成多次赴滨州,与故事原型进行沟通交流。最终,“企业暖气阀门爆裂,从桂兰第一个冲上去用湿棉被捂住防止安全事故”等细节被挖掘出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刘桂成说,一位成功的编剧,必须要深入生活,了解足够多的故事,关注社会热点,方能创作出精彩的剧本。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气’不是任务,而是从事文艺事业的职责和方式。”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说,山东文化部门拟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对积极践行的踊跃者进行必要扶持,让文艺工作者在基层“深得下、住得下”。

  得益于舞台艺术“4+1”工程等“全链条”政策激励,如今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正迎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后的第二个高潮。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利用好齐鲁大地深厚的文艺资源,以不同的题材形式、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观察视角,创作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努力打造突显齐鲁文化特色、富有山东气派、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精品剧目,不断扩大、提升山东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徐向红表示,结合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山东拟结合本地实际,全面落实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历史任务和责任担当,为戏曲发展谋取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