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洋货热销冷思考 改革指向供给侧

30.11.2015  12:45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一个马桶盖,彰显了中国在面对高端消费方面的无奈。而随着众多多边和双边自贸协议的频频签署,大量价格低、质量好、品牌响的洋货开始在国内畅销,狼,真的来到了身边。一面是国内低端供给过剩,一面是高端供给不足。如何破局,山东正通过改革供给侧,谋求新转型。

  本周,国内最大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GBF,在济南西城开门纳客,批发价加行邮税的模式,让来这儿购物的消费者,可享受到比欧洲更便宜的商品价格。市民表示,因为都可以用手机直接扫码,很方便,估计会买很多东西。

  在地处市中心的舜耕会展中心,开业不到一个月的若凡国际进口直销中心,营业额已经突破百万。

  山东晟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官明超告诉记者,“我们就直接对接厂家了,这样我们中间就减少了两到三个中间环节,就能减少60%-70%的成本。”

  价格低,质量好。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能够满足他们高品质需求的国外产品。一样的产品、一样的价格、不同的品质。据统计,近3年来,山东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逐年增加,今年前十个月,进口的服装件数增长了近一倍,化妆品增长了近4倍。

  官明超说,更多的就是品牌、美誉度,它的品质、安全度以及它的可追溯的流程。

  在国外品牌大行其道广受欢迎的同时,山东的国内消费品销售却一直徘徊不前,日用消费品生产领域更是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李兵表示,生产供给结构仍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是过度供给;而产品价值链高端,是供给不足。目前来看,表现为,需求只能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打造国际化品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这样的供给侧改革,点中了山东发展的要穴。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长期缺席产业链的高端。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自主品牌,只占到出口的10%左右。产品层次低,缺乏研发、设计等成为通病。

  李兵说,企业创造和研发新的产品,通过新产品来创造自己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正是研发力度的加大,让威海的服装企业迪尚,从传统的贴牌华丽转身,成为世界领先的设计和研发品牌。

  迪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华说,“我们有一个事业部是专门做裤子,牛仔裤的,他们每年研发的面料优衣库都想得到但是得不到。我们每年研发出这种面料在日本卖的都是第一名,做出的裤子一个订单就是几百万条。”

  从“重制造、轻品牌”,到“重质量、塑品牌”。众多像迪尚这样的山东企业,已开始参与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竞争。全球第一白色家电品牌海尔;占到世界轮胎模具份额15%的豪迈;以大数据为支撑、满足全球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红领西服等等,他们国际化的产品标准使其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站稳了脚跟。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说,“通过市场的导向,使我们的结构更合理,这是我们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国货呼唤“工匠精神”

  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让更多行业更多领域卷入全球化的竞争。要与众多有百年基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改革已箭在弦上。供给侧的改革是发展路径的改革,更是发展思路的改革。要做好一个“马桶盖”,企业呼唤更好的环境,则国家和民族呼唤的则是对质量、品牌、服务等更为专注的“工匠精神”!(作者:崔中连 李龙 何则伟 郭静 张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