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活力迸发 区域战略红利加速释放
金秋的风拂过山东大地,吹过东部的胶东丘陵,中部的黄河入海口,西部的良田千顷,吹响区域发展活力奔腾的号角。
山东地处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兼备海陆优势,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山东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谱写优势互补、融合互动的新篇章。
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两区一圈一带”区域战略在广袤的齐鲁大地注入强大动力,区域战略红利正加快释放。
向海洋,向高端,向纵深。在实力雄厚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作为山东经济的龙头,2011年到2016年,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1395.1亿元增长到31386.5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由8029亿元增长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海洋产业联盟已达7个,集聚骨干企业200多家,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过千家。目前,全国50%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已进驻蓝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
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建设主线。2016年,黄三角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1.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81%,已经成为山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这里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蔬菜分子育种平台,黄河口大闸蟹年产值达15亿元,“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面积突破25万亩,部分地块率先实现吨粮田……黄三角地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济南为核心,与周边六市形成紧密型的圈状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30亿元,
比上年增长7.4%,比2012年增长了近30%。济南市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一体两翼”规划格局初步确定。济莱协作区是我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五个同城化”建设深入推进,两市在多个产业领域建立起配套协作关系,参与企业280多家。
在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西部经济隆起带,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若干发展高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跨越发展。2016年,西部经济隆起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6%,比2012年增长34%。区内产业发展呈现一产稳中有升、二产优化调整、三产快速发展的整体态势。去年,区域粮食产量达到576.97亿斤,农业供给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329.6亿元,是2012年的1.59倍。
区域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的支持。2013年以来,我省已累计投入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221亿元,突出支持了一大批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今年是我省开展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工作的第三个年头,计划支持人才项目100个,安排资助资金9600万元,涉及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等8个领域,为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截至今年上半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累计实施57个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完成开发面积78.6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9.87万亩、建设用地面积20.68万亩,为当地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