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用创新梦想汇聚发展新动能
70年辉煌成就、70年壮丽凯歌,离不开每个人的点滴奋斗。眼下,山东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人们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比学赶超的劲头,接续奋斗、再创华章,将创新梦想转换成发展动能,将涓涓溪流汇聚成澎湃动力,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高质量发展。
这些机器人在生产线上,每一个都能赛过最熟练的工人,但让它们配合着一起干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栋说:“就像这一台机械臂它是日本的,这个AGV小车它是国产的,不同的设备,它之间的通信协议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是说着不同的语言。”
张国栋的梦想就是把各种出身、各种年龄的机器人都集合在一起进行集团作战。“就需要一个翻译器,把他们翻译成同一种语言,让设备之间形成互联互通。”
这种跨代机器人的融合是国际技术上的难点,一些生产比较早的机器人甚至连制造商都找不到了,信息更难读取。现在张国栋和他的团队攻克了这个难关。
张国栋说:“你看这是咱们研发的前两代产品,这一款呢,是咱们研发的第三代产品,这款产品它牛在哪个地方呢?即便是20年前的机器,现在有可能已经停产,咱也能通过它把数据抓取出来和其他设备进行组网。”
有了这样一个新技术,市场上92%的机器人品牌都能实现互联互通。张国栋团队的技术秘籍,让机器人由单兵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迈进,也让山东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
让一台五轴加工机床精度提高0.01毫米,张伟和他的同事用了两年时间,他的梦想是能够制造出可以媲美欧洲机床的高端产品。
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工程师张伟说:“固定部件采用矿物式铸件,吸震性是国内同等部件50倍,另外它对温度敏感度是国内同等材料的十六分之一,有了这两点我们就能把机床的精度一致性提升到国际标准。”
低端市场基本饱和,高端产品又做不了,这是国内机床业面临的尴尬。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他有了去德国近距离学习的机会。
张伟说:“德国人的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特别吃惊,另外就是他们对零件的细节控制令我特别震撼,哪怕一个螺丝钉的扭力他们也要经过计算。”
为了加快追赶的脚步,这家企业把研发中心直接搬到了德国。短短两年,他们获得60多项专利,多项指标比肩国际水平。
张伟说:“你看这个试件,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做到0.04到0.08个毫米,而我们目前可以做到0.06毫米,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设备已具备和国际领先水平设备抗衡的能力。”
现在,他们生产的单台1800万元的高端机床已经可以反向出口到欧洲,国产五轴切削机床在国际市场有了一席之
这家玻璃企业的生产车间,800米长的生产线空无一人,全程自动化。
凯盛晶华总经理田文顺说:“你像这么大的板,我们的玻璃的厚度只有一个钱币这么厚,厚度是比较薄的,生产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但是克服这个技术难度以后,它的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应该说这个技术是在世界领先的一个技术。”
田文顺的梦想,是打造玻璃生产的样板工程,不仅要无人,还得无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从烧媒改成烧气,他们就投了8000万元。
田文顺说:“通过两级脱硫,两级除尘和一级脱销,我们实现了指标非常好。粗略算了一下,我们一天600吨的生产量,总的排放量只相当于咱们家用小汽车七八辆的排放量,应该说这个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了基础,他们的高端产品开始陆续进入市场,在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实现突围。
田文顺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传统产业这一块当中挖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凝聚创新力,点燃新引擎。今年,山东建立了“卡脖子”技术清单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安排200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
今年,山东组织实施了150项大科学计划项目,推动3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实施。
今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1.1万家,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5年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