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垂范 坚守平凡 忘我无私——记山东省利津县档案局原局长石景槐
4月的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春意渐浓,县中心医院5楼6床所在的病房里一片安静,只有床头柜旁的呼吸机在不停地运行着……
躺在病床上的利津县档案局原局长石景槐默默地盯着眼前的输液瓶,眼神充满无奈,继而眉头微蹙,一滴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老石,局里的事你就别再多想了,咱先把病养好再说行吗?”他的爱人董玉洁努力抑制着自己的眼泪,轻声地安慰道。
石景槐患的是广泛性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人”。此病症状为患者肌肉逐渐萎缩,直至四肢不受大脑控制而失去运动能力,但头脑依然和正常人一样清醒。
和石景槐打过交道的人,上至各级领导,下到身边同事,无不为他身患此症而扼腕叹息。“老石是个好人,他为档案工作真是付出了全部心血!”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认可和评价。
采访中,石景槐身上那种对档案事业无比忠诚、对历史高度负责、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让记者不禁想起了我国档案战线上的楷模——刘义权,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高尚追求,那就是视档案如生命,为档案永不悔。
结缘档案 坚定执著不畏难
一栋简陋的4层办公楼四面透风、墙皮脱落,60组档案铁橱、几张破旧的桌椅和一台“老龄”台式电脑,再加上7名档案工作人员,这就是2003年2月石景槐到利津县档案局馆上任时看到的实际情况。
当时,利津县在山东东营市的各县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县档案局馆一年所有经费约3万元,这对于当过乡长、团县委书记的石景槐来说,维持现状没问题,但要想让工作有所突破和发展,不作点儿难、费点儿心那是不可能的事。
干事业首先要有个“像样”的平台和场所。石景槐到任后,他和县档案局馆全体人员统一了思想:再也不能让客观条件制约档案事业的发展。于是,他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向县领导汇报档案局馆情况,四处找关系“化缘”。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几年下来,利津县档案局馆的全面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库房规范整洁、展室内容丰富、查阅方便快捷。他们还先后购买了照相机和密集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安装了各种安全监控设备,使档案局馆的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建设快速提升,大家干劲更足。
石景槐刚到档案局馆时,馆藏档案、资料仅有2万卷左右,且档案内容单一,大都是十几年前的文书档案,这对于一个具有9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县来说,如何能记录下利津人民厚重的奋斗史呢?现已退休的县档案局原副局长、档案馆原馆长安立玉说:“那时,石局长为了尽快掌握全县的档案工作状况,带领我们全局馆人员访机关、跑企业、走乡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最后写成《全县档案工作现状及工作建议》的报告并呈报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了征集通知,历史档案、实物档案、名人档案、婚姻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等相继进馆,使我们馆的档案种类逐渐丰富起来。”
截至2012年底,利津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达到5万余卷,几乎涵盖了利津县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他们还整理出开放档案3000余卷,目录近5万条,年均接待查阅者300多人次,为政府、企业、群众解决了有关政策查询、贷款、婚姻、法律纠纷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档案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坚守平凡 为史负责不言苦
“档案工作就是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尽最大力量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档案进馆,至少要对得起我们的工作,不能让历史在我们手里出现断档。”利津县档案馆副馆长刘孟桢说这是石局长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石景槐在2003年上任后调研时发现,利津县档案馆馆藏里缺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企业档案,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转型期,很多企业关停并转,如果这类档案缺失,那么当年那些曾为利津县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企业很可能永远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连名字也留不下,这段历史也会成为永远的空白。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迅速展开了抢救性的寻访查找工作。他对当年有关企业倒闭、改制的档案去向进行了“深度侦察”,“救”回了很多珍贵的企业档案。
利津县机械厂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该县数得着的支柱企业,在90年代改制后,那些档案最后去了哪里呢?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当年收购机械厂的企业现在还在,石景槐便多次亲自上门和对方积极沟通,耐心细致地把那段时期形成的档案当属国家所有的道理与对方讲明。最终,这家企业老板被石景槐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答应将370多卷机械厂档案交给县档案馆保管;巧的是就在这批档案中,有部分档案后来还为一家公司打赢了一场官司,原因是外省一家企业想抢注本县90年代初就已注册的一个商标,如果官司失败,该公司将要付出巨额赔偿金,好在档案馆帮他们找到了商标注册时的相关档案,为其避免了一次巨大损失。
1999年县商业局按国家政策撤销编制,档案由县经贸局保管。2005年,石景槐得知此事后,及时联系经贸局,并迅速组织力量前去接收整理。待到他们去整理时,发现档案还在原单位,而那里早已人去楼空,门锁也已生锈。当时正值8月,天气十分炎热,石景槐带领局里4名同志亲自去整理商业局遗留的档案。“当时,我们整理了一下午,装了一车,个个灰头土脸,那里还没水可以用来清洗。出大门时我们正好碰见一个捡废品的,他看到我们几个人拉着一车‘废纸’出来,便说你们发财了,我们都笑了。老石说,你说对了,我们是发财了。原来他把我们也当成‘同行’了。”县档案局原副局长、档案馆原馆长安立玉回忆了当年一起“抢救档案”时的这个“笑话”。
关爱同事 凝神聚力促发展
石景槐关心同事的成长进步那是出了名的,这在他任团县委书记时就因同时提拔了两名副书记而“家喻户晓”,这种“作风”他也带到了档案局。
从2003年到2013年,为了给局里培养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他想办法、找机会,让大家走出去见世面、搞培训提素质、搭平台展形象。10年间,他先后把3名年轻同志培养并送上了副科级岗位,打破了此前10多年局馆内没提拔过干部的“僵局”。特别是今年3月份刚提拔上任的副馆长张芳,她是石景槐病重期间多次向县里汇报和积极推荐的业务骨干。
石景槐不但在工作上关心同事,在生活上同样对下属无微不至。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还是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的刘孟桢被局里的一个玻璃门划伤了脚踝,伤口很深,鲜血直流。无奈之下刘孟桢拨通了石景槐的电话,他二话没说亲自开车,跑了150多公里的路程,陪刘孟桢到潍坊市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但刘孟桢并不清楚,当时的石景槐也刚从医院治疗完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命令”他必须平卧休息。当时董玉洁心疼丈夫,曾抱怨道:“你怎么不听医生的话啊?不能让其他人帮忙去一下吗?”“现在是下班时间,大家都忙,小刘还年轻,父母又不在身边,万一留下个后遗症怎么办,这不影响孩子的一生吗?”说完他拔腿就出了家门。
一次,张芳的父亲得了脑血栓,因为家在农村,一时找不到车,情急之下,张芳只好打通了石景槐的电话,接到电话后,他及时给张芳找了一辆车把她父亲送到医院,使其得到了及时治疗,转危为安。此事张芳一直记在心里,并把这种关爱化作了工作中的强大动力。
石景槐有个习惯,见到同事时经常问最近工作怎么样?家里有什么困难吗?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但这让他周围的人备感温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局馆里无论谁家有事,他有时间就亲自去帮办,如果因工作实在走不开,就让其他人去帮忙,时间长了,局馆上下像一家人一样和谐融洽。大家都说石景槐是最没架子的局长,但大家都打心眼里尊敬、佩服这位兄长般的领导;正是有了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干劲,才使得利津县的档案事业蒸蒸日上。
带病工作 一片赤诚感人心
2006年,石景槐被查出患上红细胞增多症。经过治疗,他很快返回了工作岗位。
2011年6月,石景槐再次感到身体不适,请假到北京的一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广泛性运动神经元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又重新回到了他热爱的档案事业中。
重新回到岗位上的石景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当时县档案局馆正在加紧落实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他每次都事必躬亲,带领局馆的同志一起跑乡串村去摸情况,作指导。
县档案馆副馆长任向芳对记者说:“那时候他的病已经有些严重,吃饭时已经不能正常使用筷子,司机只好帮他把饭拨到盘子里,他把头埋下去用勺子往嘴里慢慢拨着吃,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滴,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我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不要再坚持下村了,他总说没事。”有人说他傻,身体都这样了还干什么?但他从不理会这些。
为了扩大档案局馆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县领导和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石景槐拖着日渐严重的病体,积极主动地向县领导汇报,并于2011年9月成功组织了“利津县纪念档案法颁布24周年暨档案工作研讨会”。分管档案工作的县领导及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县广播电视台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效果明显,影响很大。县档案馆副馆长刘孟桢说:“那天会议结束后,石局长比我们早出来,他走在我们前面,但脚步走得很缓慢,汗水已经打湿了衣领,背影显得非常疲惫,我们都被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深深感动。”
2011年10月,石景槐的病情严重到已无法再坚持工作的地步,他不得不再次赴京接受治疗。治疗期间,他的床头始终放着《中国档案报》等相关报纸杂志,石景槐的爱人董玉洁说:“开始他虽然胳膊不能动了,但还能坚持行走一会儿,有时他让我把报纸给他放平自己看,后来严重了就让我帮他拿着看,再后来就让我读给他听,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动向。”
以局为家 心系档案永不悔
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经过7个月的精心治疗,石景槐决定回家慢慢休养;回家后,他先后两次因病情严重住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最后转到利津县中心医院。
磨难把石景槐与他热爱的档案事业拉得越来越远,但他的心一刻也不曾离开档案。利津县分管档案工作的副县长姜华说:“去年他在家养病期间,我们去看望他时,他已经离不开呼吸机了,但见到我们去,他首先抓紧时间和我们沟通有关档案工作的事情,对自己的病情一点也不提,说不上几句话就喘不上气,脸憋得紫红,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姜华的眼睛湿润了。
石景槐虽然重病在身,但他心里装的全是档案局馆的事。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守业对记者说:“由于全县建设发展需要,档案局馆需要搬迁,而新馆建设暂时还无法启动,旁边又是建设工地,他多次和我沟通,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档案的保护和安全工作,他这种以单位为家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县档案馆副馆长刘孟桢说:“石局长一直对档案局馆搬迁的事情放心不下,经常把我叫到他的家里去了解情况,多次和我商量搬迁方案,那时他说话已经断断续续了;后来他因不能正常呼吸到医院做了手术,医生直接把呼吸机接进了他的喉管,从此,石局长再也不能讲话了。有一次我去医院看他,他还要对我讲搬迁的事,看着他的嘴一张一合,嫂子含着泪一句句给我‘翻译’,我当时心如针扎,他每说两句话就得闭上眼休息一下,然后再接着讲。我现在都不敢去看他,每去一次回来心里几天都过不了那个劲儿……”泪水再次模糊了刘孟桢的眼睛。
石景槐的爱人董玉洁对记者说:“老石经常在家里说,档案局馆也是咱的另一个家,大家都跟着我干,我得对大家负责啊,只有大家好了,档案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好。现在他动不了了,又说不出话来,但我知道他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完成,心里憋屈难受。我真想让他向我发发火,发泄一下,得病这么久,可他一次也没有,我知道他心里很苦……”当着记者的面,董玉洁失声痛哭。
情定档案 大爱无声励后人
10年间,经过潜心学习,石景槐从一个档案工作门外汉到一个行家里手,并于2008年评定为副研究馆员。
10年间,经过全面建设,利津县档案馆于2004年晋升为省一级档案馆,并于200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10年间,经过全体职工努力,利津县档案局馆先后被省、市档案局评为“工作先进集体”“宣传先进单位”等,石景槐个人也先后被省人事厅、省档案局记三等功,获市县“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东营市档案局馆长蔡华说:“利津县档案局馆与10年前相比,变化不能说翻天覆地,但今非昔比却是真的,在石景槐的带领下,他们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健而扎实,进步非常明显。”
近日刚上任的利津县档案局局长杨爱文对记者说:“石景槐干事业的执著精神我在以前就有所了解,他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会接好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和大家一起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老石为我们后来者打下的坚实基础,让他放心。”
记者在石景槐家中采访其爱人董玉洁时,她面对记者数次流泪,她说自己恨不能替丈夫得此病、受此苦。她说老石对事业执著、对家庭负责、对老人孝顺、对同事关心,这么一个好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她很心痛;石景槐的儿子石戈现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上大四,学习成绩优秀。记者在北京见到了石戈,他刚谈起父亲时,还显得比较平静,可说到父亲在京治疗期间的事时,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有一次我偷偷地跑到医院去向医生咨询父亲的病能否治好,当得知只能维持治疗的结果后,我差点儿晕过去,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医院的,只记得当时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感觉浑身轻飘飘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但从那以后我坚持不轻易流泪,我要像父亲那样坚强。”眼圈泛红的石戈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亲能慢慢好起来,因为父亲是家里的“天”,他一直想再照一张全家福的愿望还没实现,他还说父亲是个好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是啊,石景槐是个好人,有首歌叫《好人一生平安》,这也是大家对石景槐的共同祈愿,我们盼望看到奇迹能在石景槐身上发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4月19日 总第2446期 第一版 文章作者:本报记者 秦海庆 特约记者 宋树峰)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