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解读《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
赵东同志解读《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2016年9月19日(星期四)下午3:00,省发改委、水利厅、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联合举办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高峰出席发布会。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布处处长陈强主持发布会。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现将发布会文字实录刊载如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陈强: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近日正式印发,这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水安全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十三五”我省水安全战略布局的有效措施。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副主任赵东先生、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先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高峰先生解读《规划》有关内容,并回答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省发改委赵东副主任解读规划有关内容。
赵东: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向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省发展改革工作和水资源工作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经省政府批复,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联合印发的《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水资源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时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水资源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仅为世界的1/24,居全国第26位,属北方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多地少水缺是我省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随着“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协同推进,对水资源供给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泛要求。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省GDP将达到9万亿元(年均7.5%),人口将达到1亿人,保持这样高的经济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最大“瓶颈”制约。建立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谋划,2015年上半年,孙伟常务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作出具体部署安排,由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牵头,会同农业、林业、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编制我省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节水综合规划,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纳入了省政府确定的3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二、《规划》编制过程
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等省领导高度关心关注《规划》编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上半年以来,省发改委、水利厅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9月份形成《规划》初稿。12月份,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15名国内宏观经济、水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在北京对《规划》进行了论证评审。《规划》初稿形成后,孙伟常务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先后3次召开省直部门、部分地市、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意见建议。同时,广泛征求了17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对各方面反馈的70多条具体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采纳,达成一致意见。今年7月份,省发改、水利、经信、财政、国土、住建、农业、环保、山东黄河局等15个省有关部门完成《规划》会签,8月初由省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8月9日-23日,《规划》按程序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向社会公示征求了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9月12日,《规划》由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规划》编制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同时,充分吸收了各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建议和意见,体现了开放、民主、科学、严谨的原则和要求。
三、《规划》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共七章27节,对我省水资源现状、主要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全省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和测算,明确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等八大主要任务,重点实施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4大类、16项工程。通过《规划》实施,加快形成以水资源节约为前提,水系连通、雨洪利用为重点,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为支撑,集跨流域调水大动脉、防洪调度大通道、生态保护大格局于一体的省级现代“T型”骨干水网,着力提高水资源保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期:2016-2030年;近期为2016-2020年,是《规划》编制的重点,并与“十三五”各综合(专项)规划相衔接。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思路
《规划》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大建设、提升三种能力、健全四个体系(简称“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加快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一个目标”,即以全面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为总目标。“两大建设”,即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系生态建设。“三种能力”,即全面提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水污染防治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四个体系”,即健全完善水资源节约体系、开发利用体系、保护体系、管理体系。
(二)《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5至15年的努力,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瓶颈制约,基本扭转水资源区域性、季节性保障能力滞后局面,建立起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到2020年,完成水资源建设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具有山东特色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到2030年,建立起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持续健康利用保障体系。
《规划》从用水总量和供水能力、用水效率、水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等4个方面,细化了26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有5项,具体是:
到2020年,①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76.59亿立方米,平水年份最基本缺水率控制在6%左右;②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下降到27.69立方米以下;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下降到10立方米以下;④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2.5%。
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01.84亿立方米,平水年份基本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0%,下降到22.1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0%以上,下降到7.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9%。
(三)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8大项、23个分任务。具体是: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切实推进农业节水,扎实推进工业、服务业和城乡生活节水,加快构建节水技术、节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培养公民节水洁水意识4个分任务;
2、切实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涉及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努力确保外调水安全,加大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利用3个分任务;
3、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涉及加快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切实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3个分任务;
4、着力提升水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涉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提升水资源高效服务能力,提高防洪、防潮减灾能力3个分任务;
5、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严控地下水超采,切实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水系建设,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4个分任务;
6、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涉及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4个分任务;
7、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依法建立与最严格土地保护、最严格污染防控同等效能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
8、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水价、水权、水市场,水资源管理及投融资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攻坚,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和管理。
这八个方面包括方方面面,不仅包括水资源,还包括社会方方面面都永远水都做了,以往我们往往仅仅是水资源配置,建水库,搞调水,这个我们由某一个方面扩展到全社会各个方面,这个规划应该说是在专家评审的时候给予高度评价,这在我们国家也是第一次综合来做水资源规划。所以这个规划按照规划实施,我们省今后的水资源,在开源的同时要加快节流,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有力的保障。
(四)重点工程
为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拟重点实施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4大类、16项重点工程。
1、节水类工程,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3项重点工程。
2、水资源开发利用类工程,包括雨洪资源利用、水资源调配、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非常规水源利用、抗旱应急水源5项重点工程。
3、水生态保护类工程,包括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河湖治理6项重点工程。
4、水资源管理类工程,包括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2项重点工程。
实施以上16项重点工程,初步匡算总投资5440亿元(工业节水重点工程投资以企业自筹为主,所需投资不计算在本《规划》内),其中2016-2020年投资2040亿元,2021-2030年投资3400亿元。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鉴于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且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方面,《规划》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规划指导、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全面强化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七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明确市、县主体责任,落实行业职责,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加快推进《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实施是保障水安全、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涉及社会每个方面、每个组织和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广大新闻媒体的监督与支持,希望大家对各地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的好的经验做法多宣传、多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实,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请问我省水资源有什么显著特点?目前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及问题?
马承新:我省水资源有四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的1/6,全省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二是地区分布不均。全省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递减。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也很大,资源总量总体上是平原区大于山丘区,山前平原区大于黄泛平原区,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三是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丰水年、枯水年交替变化,连丰、连枯是我省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际年内变化剧烈的自然特点,是造成我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四是对调水依赖程度高。黄河水、长江水等外调水量占全省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41.4%。对外调水依赖程度高,导致我省供水的主动性较差。
我省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省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15立方米,属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受自然条件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我省旱涝灾害呈现突发频发重发态势,近5年,全省就发生了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2010-2011年秋冬春三季连旱;二是节水水平已经在国内领先,但是节水型社会并没有真正形成。(2014年,我省万元GDP用水量为36立方米,仅次于天津(16.7立方米)和北京(17.6立方米),居全国第三)。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离节水先进国家0.8左右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节水先进国家的2倍左右,全社会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没有真正构建;三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生态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保护与建设肩负着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重任。四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但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省级骨干水网基本建成,但现代水网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记者:通过介绍我们知道,水资源规划对我省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那我省未来现代水网的总体规划布局是什么呢?将会实施哪些重点工程呢?
赵东:如果实行这个规划,需要我们重点布局支撑。现在我的总体水利设施还不错,现在我省的大背景,我们叫T型骨干,所谓T型骨干,一个是从济宁、枣庄经过南四湖、东平湖过来的南北向的,另外一个,我们现在这几年引黄济青,这是个东西向的这就在我省形成一个T型骨干工程。
下一步,我们还是围绕着T型骨干工程,现在有几个,一个是连通“两湖多库、七纵九横、三区一带”,这12个字就把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水利的重点工程概括出来。两湖就是指南四湖和东平湖;多库是围绕着T型管网,包括南水北调、胶东调水输水干线上6座重要调蓄水库,并且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还有即将建成的还包括庄里、稻屯洼、峡山等18座与输水干线直接连通的大型水库;七纵指围绕我省的大型河流而利用的大型水利设施,包括大沽河、潍河、沭河、沂河、泗河、韩庄运河、梁济运河7条骨干河道;九横指东西向山东的九条河流,即漳卫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黄河、小清河、大汶河、洙赵新河、东鱼河9条重要河道;三区指东部沿海区、鲁西北平原区和鲁中南山丘区;一带指沿海防潮防海水入侵海岸防护带。这是工程建设的重点水库“两湖多库、七纵九横、三区一带”,将来形成集跨流域调水大动脉、防洪调度大通道、生态保护大格局于一体的省级现代“T型”骨干水网。这是近期我省“十三五”期间的工程。
远期,我们还将按照国家的部署,进一步论证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三期工程、胶东调水南线工程、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沂水西调、高水北调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做好与市、县级区域水网的对接,我们将步步相连,哪个地方缺水,我们通过这个管网把水送过去,完善扩展省级现代“T型”骨干水网功能,基本建成山东现代水网。
现代水网建设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庄里、孟家沟等水库工程;实施峡山、岸堤等水库增容工程;实施东平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沂沭河洪水利用工程以及黄水东调等区域水网调配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就对我们形成了未来水网的总体布局,同时也能够保障我们远期规划的实现。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记者:通过刚才对山东省水资源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山东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知道农业是用水大户,请问下一步在农业节水方面有哪些打算和措施?
高峰:感谢你的提问。
山东省有效河流面积7684万亩,前5年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132.3亿立方米,农业节水是山东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业节水方向,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纳入国家规划的50处大型灌区和152处重点中型灌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健全完善灌区干渠、支渠高效输水体系,加强节水计量设施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强引水输水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水源配置与末级渠系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三是适应农业产业调整新形势,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
通过这三项工作,力争使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63提高到2020年的0.646,到2030年力争达到0.68。
记者:针对目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规划》将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马承新:我来回答这位女士提问的问题,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省的水资源很紧张,要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利用水的需求,就造成了我们这些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漏斗区。
这一次水资源规划,对这种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中包括地下水的超采问题,以及治理的措施。
地下水超采,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把地下水该用的量我们用超了,所以叫超采。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大的漏斗区。目前我们省的地下漏斗的总的面积,大概是1.4万平方公里,就是此时此刻,大体上是1.4万平方公里。有几个大的漏斗区,一个大的漏斗区,就是淄博、潍坊这个漏斗区,而且这个漏斗区向西发展,已经是和济南市、章丘连接起来了。再一个大的漏斗区,就是我们和苏北交界的,还有平度、汶上的漏斗区,总面积是1.4万多平方公里。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贯彻落实省政府的要求,在这次地下水规划中,按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地下水综合整治工作。一个是从总量上进行控制,通过对超采区各市县逐级下达年度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从严控制区域地下水开采量。你这里超采区,一年给你下达的开采量,在这个开采量的范围之内,你的开发利用,超过开采量,就不允许你用了,这是一个措施。
第二个,通过实施雨洪资源利用、非常规水利用等工程,替代和置换超采区地下水水源。在这个范围之内,工业要发展、生态还要维持,生活还要维持,我们通过雨洪利用和其他替代工程,把那部分水量置换出来。
再一个,通过实施回灌补源工程,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就像黄河其他地方丰水区,我们把它灌到地下,把原来超采的补上去,努力做到“藏水于地”。重点实施鲁西北地区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推动实施亚行贷款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这是我们利用世界亚行贷款来做的,进一步加大水源置换、修复补充等措施实施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通过综合施措,逐步恢复和提升地下水位,缩小地下水超采区和漏斗区面积,来使我们地下超采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就回答到这里。
陈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