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山东省直文艺单位戏曲工作座谈会侧记
提要:全国戏曲工作会对戏曲的文学、美学、社会学价值等都有精彩阐述。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戏曲也是最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舞台上虽只有一桌二椅,却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艺术传统的写意美学风格。一部思想深刻、精神充盈的好戏,能够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真善美的内涵,往往可以影响很多人,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俗。由此可见振兴戏曲艺术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8月10日,山东省直文艺单位戏曲工作座谈会在省文化厅举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山东演艺集团、省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室、省剧协等相关负责人,郎咸芬、李岱江、李艳珍、陈媛、刘建杰、翟萍等表演艺术家,栾胜利、于学剑等戏剧专家共同参加座谈会,就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山东戏曲谈感受、谈体会、提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夯实基础,推陈出新,进一步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持山东戏曲繁荣发展良好势头,推动山东戏曲活力激荡。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近年来,我省实施繁荣舞台艺术创作“4+1工程”,其中通过实施“山东地方戏曲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前瞻布局,先行一步,全省戏曲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下一步,将在对全省戏曲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更好地走向民间、服务群众,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让山东戏曲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应区分剧种“下菜碟”
山东是全国出了名的“戏窝子”,目前我省存留的地方戏剧种尚有24个。
省柳子剧团团长刘晖认为,对于这24个剧种,应该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就我省来看,只有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的观众群。而像茂腔,由于地方语言的限制,只有在胶州和高密演出观众才能听得懂;柳腔的观众面就更小,只在即墨一带流传。要想使类似的剧种在全国打开演出市场,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像这些流传地域狭小的剧种,就应该充分运用非遗保护传承的手段把它们的传承人保护好,重点是支持当地的民间剧团剧社的创作演出活动,而省里的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这些剧种到省城或其他市集中展演,为它们“浇水施肥”。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则表示,在地方戏曲保护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和学术力量的介入,加强学术指导和支持。据介绍,2014年,潍坊高密准备将现代茂腔大戏《红高粱》搬上舞台,但受限于主创人员力量不足,难以实施。面对众多困难,省艺术研究院果断伸出援手,派出了编剧、导演、舞美、灯光等专业人员,并外请音乐设计,赴高密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辛苦排练,帮助其成功首演。今年,省艺术研究院主创队伍又再次赴高密对茂腔《红高粱》进行全方位的二度提升。下一步,省艺术研究院还将进一步对茂腔进行学术梳理和理论总结。“正是专业学术力量的加入,使茂腔这一小剧种做出了大文章。”
培养更多的“名角”
戏曲人才培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省剧协副主席王华莹认为,戏曲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戏曲是以“角儿表演”为中心的艺术,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不少地方剧种的表演水平下降。“因此,造就杰出的表演人才,是弘扬、振兴戏曲的当务之急。”
今年6月,一场“有模有样”的吕剧《姊妹易嫁》在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小剧场圆满收官,台上“挑大梁”的演员,全部来自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与山东省吕剧院合作举办的首届地方戏专业班,他们已经进行了6年的吕剧专业学习。这所艺术学校与省内各级戏曲院团合作,开设了京剧、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等剧种的表演和伴奏专业,探索了“科班+学院”教学模式,为我省戏曲培养起一大批后备人才。
著名作曲家栾胜利表示,要振兴地方戏曲,就要从娃娃抓起,从戏校抓起,“戏校对于地方戏曲的意义非常大,虽然以团带班也可以,但总是不如戏校培养得好。”
此外,我省还采取与中国戏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艺术高校合作,以及鼓励年轻演员拜名师等办法,培养年轻戏曲人才。
省京剧院副院长刘建杰说,学戏不经过老师口传身授总觉得心里没底,“我也是通过拜名师、入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长足提高。”
培养后学新秀,老艺术家们都有一颗拳拳之心。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说,作为一名老演员,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我自身而言,每天坚持练唱一个半小时,为的就是培养中青年演员,他们经常来请教我如何唱好、如何把人物塑造好,我总是耐心教导,我认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场听戏培养“亲近感”
今年4月,在邹平县青阳镇东阿陀村的“三月三会仙山庙会”上,省吕剧院的一场经典剧目《墙头记》拉开了“省级政府购买精品剧目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的大幕。我省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让更多的观众享受到文化红利,另一方面也培育壮大了观众群体,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现场感受戏曲之美,从而亲近戏曲。
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说,省吕剧院借助复排《苦菜花》的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演员参与进来,同时注重培养青年观众群体。“我院经常利用下基层服务、文化惠民等演出机会锻炼青年演员,给他们更多的历练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其实并不是青年观众少,而是演出少,没有及时地把戏曲文化送到观众身边。”
据介绍,吕剧《回家》在几所大学演出之后,青年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在现场追着与演员、主创团队交流,并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把观众培养到现场去看戏,没有让大家真正近距离地去感受戏曲的魅力,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表示,每当省吕剧院有演出都会去看,譬如《补天》、《回家》几乎每场必看,“我认为观众不是不喜欢吕剧,不是不喜欢现代戏,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够,了解不够,所以他们才没有进剧场。我注意到,大学生看了《补天》以后,上面鼓掌,下面跺脚,大声叫好。《回家》同样是这样,反应非常好。所以,要多到民间基层演出,让群众多接触,才能不断扩大观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