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会力量为公共文化服务“续柴加火”
山东省文化厅联合相关单位起草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初稿已完成,将于近期出台。届时,社会力量参与山东公共文化服务将迎来又一利好。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面对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单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山东较早秉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介入,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雏形渐显。
合理引导 ——
草根队伍登台唱主角
地处鲁西南地区的枣庄市,戏迷遍布城乡。2013年开始,“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被列入枣庄市政府百件惠民实事目录。财政资金充分保障,广大群众鼓掌叫好,但工程起初推进却遇到了坎儿:送戏主体不够。“全市2116个行政村,只有两家国有专业艺术院团,无法完成送戏下乡演出任务。”枣庄市文广新局局长邵磊介绍,经过深入调研,当地决定重点扶持发展农民自己的庄户剧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庄户剧团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优秀的庄户剧团纳入文化惠民的队伍中。
一招搞活整盘棋。以奖补资金为主要激励政策,枣庄的“一年一村一场戏”工程迎来庄户剧团这一主力军,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迈出了一大步。根据枣庄市文广新局的统计,当地各区(市)2013年、2014年分别落实庄户剧团演出奖补资金107万元、296万元。全市庄户剧团每年完成公益性演出任务超过2100场,参与社会演出8000余场。截至目前,枣庄已发展出经文化部门认定的庄户剧团264家,演职人员突破7000人,成为活跃基层群文生活的中坚力量。
在山东的土地上,庄户剧团只是万千业余群众文化组织形式的一种。这些草根队伍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有共性特征: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被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发现,政府考察资格,确定其提供的文化产品为百姓喜闻乐见;进而加以引导,提供资金、政策扶持,草根队伍的作用不输“正规军”,公共文化服务变得精准、高效。
有效培育 ——
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层
业界普遍认为,现阶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重点和难点在基层。文化部门编制有限,组织开展活动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问题,山东近几年将目光对准文化志愿者,通过培训等手段,鼓励他们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肥城市,多年来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针对基层文化领头人少的情况,肥城出台了《关于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递进培养工程的意见》,把优秀的文化爱好者培养成文化骨干,把优秀的文化骨干培养成公共文化辅导员,把优秀的公共文化辅导员发展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服务志愿者。迄今为止,肥城每个村居基本都配备了2名至3名文化志愿者。同时,肥城从2012年开始对区域内3200多名文化爱好者逐一登记,建立业余文化人才信息库,组织入库人员参加农村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舞台上的文化骨干。通过集中培训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肥城的文化骨干根据自身需求参加不同专业的培训,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公共文化辅导员。
在省级层面,山东省文化馆2009年起面向全省开设公益艺术培训,十七地市均可选送业余文化人才参加。到2014年底,山东省文化馆已累计举办美术、音乐、舞蹈等门类的公益性培训班超2700场次,受益学员达7万多人。这些“省城毕业”的人才,回乡后多成为当地的文艺骨干。
得益于“结对子、种文化”的工作思路,山东目前有22万人的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认为,文化志愿者在基层搭起了永久的舞台,成了不走的队伍。
寻求共赢 ——
文化设施引入市场力量
“十艺节”不仅给山东百姓带来了艺术盛宴,也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文化设施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11年至2013年,山东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逾249亿元。对于一些地市而言,秉承文化惠民宗旨兴建的大剧院等设施,倘若运营不到位,势必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上述背景下,各地开始寻求社会力量支持。
如今每逢周末,很多济南市民会选择到西部新城游玩,山东省会大剧院则是景点之一。这个借“十艺节”筹办兴建的大剧院,由专业演出经纪机构——中演院线负责运营。高水平的节目、实惠的票价,山东省会大剧院渐成泉城的文化新地标。仅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大剧院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41场次,包括合作运营演出165场、各类艺术推广普及活动26场。2013年10月运营以来,大剧院累计售出门票12万张以上,接待观众也超过20万人次。
烟台城市美术馆也采用类似模式,交由当地文化公司来运营,在展陈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这是山东文化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规范和引导文化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