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绘制能源发展蓝图

24.12.2016  00:33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山东虽为能源生产大省,但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双第一”、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对能源价格承受力较低等问题也是困扰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随着《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印发实施,上述能源困局有望破解。

规划》立足我省实际,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治理生态、改善民生5个方面设置了19项具体量化指标,绘制了山东能源发展蓝图。“这是新常态下我省第一部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具有前瞻性强、针对性强、创新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是实现能源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对于《规划》,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建强这样评价。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总览《规划》全文,一系列去陈出新的能源发展措施让人眼前一亮,“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能源发展有了具体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70%左右,天然气提高到7%至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7%,油品消费稳定在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不低于17%,现役煤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10克/千瓦时以内,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到5.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20.5%,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均削减27%,已稳沉和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80%。人均年生活用能、用电、用气分别达到400千克标准煤、850千瓦时和65立方米,天然气管网县县通达,全部县级单元实现集中供热,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到203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5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5%左右,天然气提高到12%至1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18%左右,油品消费下降到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煤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00克/千瓦时以内,电网综合线损率下降到5.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完成已稳沉和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人均年生活用能、用电、用气分别达到600千克标准煤、2000千瓦时和105立方米,实现城乡供电服务水平无差异,天然气管网镇镇通达,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魏建强表示,《规划》中指标的设定,与国家、省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的同时,又考虑了我省能源发展实际。既有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约束性指标,又有激励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的引导性指标;既体现了能源发展的宏观性战略,又兼顾了民生改善。

七大任务补能源发展短板

为补齐能源发展短板,《规划》提出七大发展任务。

统筹内外、多元互补。对内,有序推进电源建设,稳定油气生产,严格控制煤炭产能;对外,加强能源合作,多方引进省外资源;“两升一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优化能源开发布局。煤炭,省内收缩战线,主动减量;省外夯实宁蒙、晋陕、云贵、新疆、澳大利亚五大基地。油气,以胜利油田为核心,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以东部海上油气和西部、北部管输天然气为主要来源,建设全国重要的油气进口基地。炼化,按照“远离城市、向沿海聚集、向园区集中”的原则,推进炼化企业优化产能、兼并重组和搬迁改造。煤电,重点在产业聚集、资源富集、路(港)口区域,布局清洁高效机组;按照“以热定电、优化整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热电联产项目。核电,安全高效推进海阳、荣成石岛湾两大核电工程建设,适时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开发。可再生能源,坚持集中式、分散式并举,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在胶东、鲁中、鲁南地区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增强电网调峰能力。

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强化能源储输网络。重点构建完善五大能源储输网络,即“四横一纵”煤炭运输通道、“十进三出七连”原油管网、“两横三纵三专线”成品油管网、“六横八纵三枢纽一环”天然气管网以及“四交三直”特高压送电通道。

十大计划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我省将重点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推进40项能源重大工程,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煤炭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化解过剩产能与促进转型升级并重,实施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物流储备四项重点工程,推动煤炭产业向集约高效、多元支撑、绿色生态、服务保障型转变。“十三五”期间压减省内煤炭产能6460万吨,煤炭企业数量由65家整合到35家以内。

油气安全保供行动计划,统筹炼化、码头和管道建设,实施管网完善、隐患治理和储备调峰三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相互衔接的油气储输网络。

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实施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光伏发电示范、核电基地开发和抽水蓄能调峰四项重点工程,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分别是2015年的2.7和7.3倍。

煤电提升改造行动计划,实施结构优化、超低排放改造、节能改造三项重点工程。适度发展先进高效机组,加快淘汰落后机组,规范自备电厂发展,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通过多措并举,力争淘汰煤电落后产能900万千瓦左右。

电网晋档升级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特高压、500千伏省域主网架、220千伏市域主网架、配电网和系统储能调峰五项重点工程,提升电网受电、输电、配电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到2030年,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3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座。

能源清洁利用行动计划,实施散煤治理、热化城市和电能替代三项重点工程。到2020年,洁净型煤占民用燃煤比例达到90%以上,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建成充电站920座、充电桩35万个。

节能低碳行动计划,实施低碳排放试点、能效“领跑者”引领、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和余能高效利用四项重点工程,推动全社会绿色生产、低碳生活。

装备集群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六大产业集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油气钻采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输变电及煤矿装备制造基地。

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互联网+”,实施能源大数据、智能化电力交易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及微电网示范四项重点工程。

能源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进光伏扶贫、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农村机井电力“井井通”和自然村动力电“村村通”四项重点工程。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7005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和42万口机井电力设施建设改造;到2018年,光伏扶贫惠及1000个扶贫重点村、10万个贫困户。

我省能源领域改革将以电力、油气行业为重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推进电价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适时开展电力现货交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增配电业务,建立售电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