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让人才脱颖而出“C位出道”

06.06.2019  09:30

日前,山东能源集团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这也是连续3年获得这个荣誉称号。同时在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对25户省属企业2018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专项考核中,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员工搭好台、让人才脱颖而出,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推进形成各级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目标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体制机制,让人才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充分激发人才潜力和创新创效潜能。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位民指出,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必须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优化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完善动态考评、末位淘汰机制,建立“多通道”人才成长晋升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发展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端技能人才,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据悉,如今山东能源集团拥有人才资源总量为53857人,培养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省首席技师、行业技能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83人,成为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智库。

草根”直升“处长

普通职工也能享受处级待遇,就像做梦一样。”44岁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煤炭技师学院教师张军,2018年5月由一名“草根”直接聘任为临矿集团钳工机械资深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这在临矿集团相当于管理序列的副处级待遇,让他现在干起工作来格外有劲。

张军身份的改变,得益于山东能源集团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打通员工成长成才“天花板”,畅通经管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个通道”带来的新变化。

为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山东能源集团集团党委明确了“企业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总部及各权属企业分别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议事决策制度、调研督查制度、分工协作制度、总结报告制度,逐级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和运行体系。

据了解,过去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只能争挤科长、处长等“管理”职位“独木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员工的发展。

山东能源集团在传统“管理”单通道基础上,创新增建了技术、技能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人才职业发展多通道的指导意见》,细化管理、技术和技能岗位职级序列,实行人才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发展,三个通道同等地位、同等薪酬、同等价值、同等发展。

此举让各类人才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优秀员工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说话更有底气了,也稳定了工作心态,不用再考虑如何发展、往哪里发展的问题,可以定下心来实实在在的为企业发展做点事。”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资深首席专家刘春峰告诉记者,作为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他享受到了集团副总经理的待遇,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为给企业广大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不同阶段的能力参照,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还设计了“三通道十二级台阶” 模式,让员工从低到高,按照“四层十二台阶” 步步登高,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需要与员工兴趣的矛盾,释放了人才红利。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组织人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目前选拔聘任管理通道人才2399人、技术通道人才581人、技能通道人才306人,今年底高技能人才队伍将达到2000人。

据悉,在全面建设“三通道十二级台阶”人才攀登工程的同时,他们还将探索开辟市场化选聘“第四通道”,将市场选聘的人才实行无级别市场化管理,推进职级、薪酬、考核、发展等“一企两制”,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动力活力,激活沉潜、沉睡的人力资源,搅活“一池春水”。

一线工人“变身”工程师

这几天,由一线矿工直接变身为智能装备工程师的李进拿到了他上岗第一个月的工资。“算上各类扣除,近2万元,比以前多了一倍。”李进高兴地告诉记者,最有成就的是工作面设备由原来是出了问题找厂家,变成了现在出了问题找他们。

今年27岁的李进原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综采一区的一名普通矿工,今年3月通过竞聘上岗,被聘任为矿上的首批智能装备工程师。和李进一同“入围”,在枣矿集团还有200人。

近年来,随着山东能源集团“一提双优”的推进和煤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普及,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已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当前能源集团拥有在册职工近16万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仅仅33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以上的仅占14%;技能人才中,高级工以上占比达到25.1%。”山东能源集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高层次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占比远远低于全国和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层次人才储备更是不容乐观,在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仅4人,省突贡专家仅13人,全国技术能手仅4人,齐鲁首席技师仅23人。

据介绍,高层次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极度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山东能源集团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山东能源集团依托集团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泰山学者岗位、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积极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专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形式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智力。

据山东能源集团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经济师郑子明介绍,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通过与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院所以项目合作、柔性引进使用人才方式,完成主要合作项目21个,合作方参与高层次人才47人,并先后有20余名山科大博士入企挂职,轮流到各基层单位进行技术会诊。

在抓好外部各类高端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山东能源集团还持续抓好内部高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山能枣矿集团创新开通了“智能装备工程师”职业通道,引导大学生、高技能工人主动到高技能岗位锻炼。

智能装备工程师率先在采煤、掘进、机电3个专业中的6个岗位试行。在岗位三年以上,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可以优先安排主管技术员、常务副区长、区长、矿区党支部书记等重要岗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人事处郝培松介绍说,智能装备工程师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在待遇上分别享受本单位平均工资的1.5倍、1.6倍、1.8倍,通过三年培养使他们能够独挡一面,辅助总工程师牵头开展科技创新、工艺革新等技术创新活动。

智能装备工程师的上岗,引发了企业广大一线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潮。“以前谁学、谁干、谁不学、谁不干都一样的拿钱,干活的反而感觉自己吃了亏。”从普通维修工人升为智能设备操作岗位工程师的秦文说,以前学技术没人理,现在学技术有人用,许多工友都会主动找到他询问业务问题。”

以前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感觉人生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现在睁眼醒来就斗志满满。”90后的智能主控设备工程师张鹏说。

创新平台成为创效阵地

我们工作室从创立之初的10人,现在已发展到遍布加速器、模拟机、核心部件等专业岗位20多人。”5月22日,在山东能源新华医疗姚海涛创新工作室,姚海涛告诉记者,工作室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高端技术储备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等难题,而且为企业创造了良好效益。

据介绍,工作室所在的新华医疗放疗事业部生产的以医用加速器为代表的放射诊疗类产品,属于国家卫生部主管的大型乙类医疗装备,专业涉及高能物理、计算机、真空、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入门槛高,技术难度大,生产周期长达数月,生产及各层次人才培养周期则长达3至5年。

依托工作室平台,他们瞄准岗位短板,发挥工作室带头人、高级技师、核心骨干的传帮带和“孵化器”作用,先后组织数字化加速器培训、中能机培训等79次,并先后完成创新项目20余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

汇集众创智慧,整合空间资源,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蚂蚁城”则开启了国企创业创新“双创”新模式。“蚂蚁城”负责人说:“蚂蚁城”平台于2016年11月启动建设,2017年5月11日正式上线运行,由信息平台、新动能研发中心、智慧工坊、工业机器人实验基地、创客空间等5大创新阵地组成,是全国煤炭行业首家一体化双创管理服务平台,并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参加了国际双创博览会,被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授予年度双创示范奖、职工双创示范奖。目前注册人数9000余人,完成成果研发1200多项,累计创效近亿元。”

为进一步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山东能源集团广泛搭建以“创客联盟”“创客中心”“创客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等为主要阵地的创新平台,并通过创客大讲堂、创客分享会、创客发布会、创新推广会等形式,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使创新平台成为了创效的主阵地。

据了解,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拥有创新工作室97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44个,山能工匠10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10人。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目前已组建了近60个创客中心,去年他们制定110项创客课题,年度创效约33亿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白庄煤矿“崔立军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制作了-430水平大泵房视频巡检系统,成为该集团第一个无人值守大泵房;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龙凤热电公司“孙树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设计了液态脱硝系统投入运行后,脱硝效果大幅提升,使运行成本降低达60%,每年多创造效益200多万元。

此外,山东能源集团还按照学用一致、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搭建高端创新研发平台,发挥其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创新平台的科研水平和层次。

今年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与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共建的——“任阵海院士工作站”正式运营。双方充分挖掘和运用各自优势,在余热回收利用、废气净化治理、能源替代、固(危)废资源化处置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全力建设传统建材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标杆示范企业。

据了解,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这些高端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创新平台利用率和制约企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难题,而且激活了企业创效内生动力和潜能。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通过建设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开发出了漂移胎、白胎侧、缺气保用胎、抗刺扎胎、碳纳米绿色胎等新产品;山东能源淄矿新升实业泰星化工“王玉忠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有机次磷酸铝产品,打破了德国克莱恩产品技术的壁垒,研制的PP高效阻燃剂产品投放市场后,大量替代传统溴锑阻燃剂产品,与北京化工大学王秀芬教授团队合作研发“合成树脂专用新型高效阻燃技术开发”,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信息来源:山东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