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贫困人口将获“精准帮扶”

15.10.2014  08:12

山东贫困人口将获“精准帮扶

已精准识别省定扶贫标准以下贫困人口500多万

 

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介

绍,我国设立“扶贫日”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是,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据郑文凯介绍,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相当于每天1美元)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记者 赵洪杰 张海峰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13】25号文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出了部署。

从2月份开始,我省在试点基础上,组织各级对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了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目前精准识别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共识别出贫困村700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9.4%;省定扶贫标准以下贫困人口500多万。

识别的过程,也是分析贫困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的过程。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10月底前,我省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录入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届时贫困户的人员结构等大数据将呈现出来。今后精准扶贫措施也将录入系统,并有条件地对社会开放,建立起帮扶对象和帮扶资源的信息沟通渠道。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意见提出,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对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做到“应扶尽扶”。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我省在860个贫困村组织开展了资金互助试点,资金总规模达到2.4万亿元,受益农户累计达到16万人。今后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加强资金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我省还将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省里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贫困人口数量、地方财力等因素,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到市,与市、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市、县政府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资金,确保专项用于扶贫开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加强项目资金整合,重点支持贫困乡镇、村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5%以上,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项行业扶贫措施

1.道路畅通。加大对贫困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凡符合省、市、县交通规划,具备开工条件的贫困乡镇和村,优先纳入建设计划。

2.电力保障。到2017年,完成所有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

3.饮水安全和农田基本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自来水厂,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16年,有水源条件的贫困村通自来水,对贫困户减免村内管网建设费。

4.特色产业增收。指导贫困地区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到2015年,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5.乡村旅游扶贫。在研究编制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到2017年,扶持有条件的4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

6.危房改造和农村垃圾处理。全省每年完成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做好贫困村危房改造工作。到2015年,所有贫困村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7.社会保障。全面落实贫困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政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

8.教育扶贫。按照“大村独办、小村联办”“服务半径1.5公里或服务人口3000—5000人”的原则,减少村办幼儿园,基本满足贫困村适龄儿童对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到2017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底80%以上。

9.文化建设。到2017年,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覆盖形式,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10.贫困村信息化。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到2015年,所有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

11.卫生和计划生育。到2015年,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服务。

12.生态环境。加大贫困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做到村容村貌整洁,实现村“四旁”植树、村内干道绿化和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资料:赵洪杰 张海峰 制图:于海员

■相关新闻

 7003个省定贫困村 均派驻村工作队

□记者 张海峰 赵洪杰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日前,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下发通知要求,在今年我省组织精准识别的7003个省定贫困村,以省市县乡选派的第一书记为主体,组建驻村工作队(组),确保每个省定贫困村都有帮扶责任人。

省扶贫办专职副主任蒋石宝说,过去,因灾、因病、因学是三大致贫原因,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和收入构成的变化,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所降低。“资源匮乏或地处特殊区域、村集体班子能力不足和市场因素影响,成为一些更主要的致贫因素。

根据要求,工作队(组)成员主要从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注重选派贫困村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贫困村有大学生村官的,可吸收为驻村工作队(组)员加强培养。通过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帮助贫困村强班子理路子、解难题办实事、抓产业谋发展,推动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推动村级组织转化升级,推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组建方式上,省派第一书记帮包的贫困村,由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选派1名干部,与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任组长。每个省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组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负责牵头的处级干部担任工作队长,各驻村工作组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市县乡选派的第一书记帮包贫困村,可由乡镇(街道)的包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与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任组长,驻村工作队组成可参照省直单位做法,也可采取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