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靠啥参与“海丝”联合申遗?蓬莱曾是起点之一
会议分析研究山东“海丝”遗产保护和申遗的重点难点,研究部署推动“海丝”保护申遗相关工作,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中国山东网10月28日讯 (记者 孙杰)目前,九个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正在紧张的筹备中,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的蓬莱也不例外。与宁波、广州、福州这些自古以来就出名的大港口相比,山东蓬莱为啥能脱颖而出,成为“海丝”联合申遗的城市之一?在10月28日举行的山东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座谈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一直以来蓬莱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而且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此外,山东其余6个沿海城市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也为蓬莱申遗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据统计,山东沿海共有“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点约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
山东是中日韩文化交流的纽带,蓬莱是海丝之路起点之一
说起海上丝绸之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自古以来海运就比较发达的宁波、广州等大港口,其实历史上,山东也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蓬莱市博物馆馆长袁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共有两条线,可是不论哪条线,古代的登州港(今蓬莱)都是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东、南两条路线。其中,东线从登州港(今蓬莱市)起航沿黄海航线,直至朝鲜、日本列岛等诸国;南线沿黄海前往宁波,并沿宁波、泉州南行,一直到菲律宾、澳大利亚,再穿越马六甲海峡到中亚诸国。”
同样,在今天举行的座谈会上,谢治秀也谈到了蓬莱作为申遗城市的重要性。“烟台市的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福建会馆、烟台天后宫、庙岛显应宫等,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谢治秀认为,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作为一个整体完整体现了古代登州港在我国对外交往过程重要作用的遗址,它们将是我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宝贵的实物基础。
蓬莱一带是山东半岛的重要出海口,从秦朝徐福东渡开始一直都是中韩、中日交往的重要口岸。早在唐代,蓬莱作为登州府的所在地,就已成为中外交流的七大口岸之一,明代的大批粮食也是通过登州海路运往朝鲜的。《管子》记载,管仲曾建议齐桓公以商贸作为发展国家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主动开展与朝鲜的贸易,山东黄、腄(音chui)、琅琊港是沿海南北航路的中枢港口。
汉武帝时开辟了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朝鲜半岛通往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登州是北方最大港口,密州板桥镇是宋代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元代海运成为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主航线三次变更,到明代增开蓬莱掖县至辽东、天津至辽东两条航线。清代虽实行海禁,烟台、金口、青岛口仍是海上贸易和南北贸易中心。
谢治秀还以位于烟台市区的福建会馆建筑群举例。“那里所用的全部砖瓦木石,都是从福建采集,海运过来的。盘龙石柱、彩绘梁栋、石狮石鼓以至于普通方石,也全是在福建泉州一带精选良工巧匠,预先雕琢,彩绘完毕后,再千里迢迢运抵烟台的。”谢治秀认为,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才有了福建商人用帆船把一座原汁原味的闽南建筑运送到烟台的佳话。
蓬莱只是一个点,“海丝”申遗靠的是山东整体实力!
虽然蓬莱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山东并不仅仅只靠蓬莱这一个点,其他6个沿海城市均有关于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根据山东省文物局统计,山东沿海有“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点约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
谢治秀表示,目前的青岛市琅琊台遗址、板桥镇遗址、青岛天后宫和即墨金口天后宫等遗存都是山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资源优势所在。威海成山头、千八港、石岛港以及众多的沉船点,也是山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的有力证明。
“成山头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海上商船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北方与南方海上大通道。”谢治秀告诉记者,中国南方和南亚、东亚各国的商船到大连、营口、天津必经成山头,中国北方的船只也必须通过成山头到达南方的港口,因此史上称其是海上咽喉和京津锁钥;古代日本和朝鲜半岛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必经成山头,足见成山头在中国古代东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同样,日照海曲墓地出土的陶、铜、漆、木、玉、铁、角器等各类文物,无论对于研究汉代漆器制造业、纺织手工业工艺水平,还是考证日照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都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会上,谢治秀还提到了此次山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突破性发现的东营海北遗址和铁门关遗址。位于垦利县境内的海北遗址,仅能确定陶瓷窑口的就有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等当时的名窑窑系,以及山东境内的淄博窑、潍坊窑等地方窑。谢治秀表示,在同一个遗址当中出土如此种类繁多的瓷器标本,在省内实属罕见,“根据专家推测此处应为码头遗址,若推测成立,垦利将有可能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或起点之一,是山东半岛连接朝鲜半岛、日本的新线路,这些观点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与发掘。”
利津县的铁门关遗址也是一处重要的遗产点。由于铁门关控河达海,地位重要,历朝均在此设兵房、课税、盐官等机构。清初为铁门关商业鼎盛期,相传朝鲜、日本、俄罗斯、英国、越南等国家商船到此卸载居多。建国后曾在该遗址附近发现过众多历史文物,其中古钱币有日币、朝鲜币、越南币等,是山东省中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此外,作为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汇枢纽的潍坊以及滨州的盐业遗址、淄博的磁窑址都是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谢治秀表示,随着对“海丝”认识的深入与不断的研究发现,还会有更多遗产点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申遗名单。
历史上的山东地区以开放包容的气度,既吸收了多元世界文化,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丝绸、瓷器、铜铁器以及茶叶等大宗商品,尤其是与日、韩等的交往尤为密切频繁,形成了中外文化交融独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