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推进“全员一线”模式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今年以来,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按照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的部署要求,结合分局编制有限、警力不足的实际,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深化公安改革,创新发展“全员一线”警务模式,“把警力铺到一线去”,“ 把警力沉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分局自党委到每一名基层民警的“刚需”。通过“全员一线”创新模式、科学分配、提升效能,推行现代警务,提升了工作效能,为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根基。
弘扬无悔精神,坚守峡山梦培育“心在一线”的意志品质
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夯实思想基础着手,明晰民警“全员一线”的思维认知。一是牢筑群众路线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实行分管局领导列席基层支部党课及牵头组织所队季度廉政座谈活动,切实抓常、抓细、抓长,持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牢固综治观念和群众观念,自觉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扎根一线、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二是宣扬坚守无悔精神。立足峡山实际,凝练“坚守无悔”的公安精神,精心打造《坚守无悔》的峡山公安之歌和《坚守》宣传片,将之作为追求峡山梦的牵引,在全局范围内广泛组织集中学习和观影,不断增强宣传的力度和深度,并把视线聚焦到一线典型,将多年如一日,在最偏远派出所坚守的民警马振国作为典型推树的代表,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民警发扬精神、坚守一线,着力推进从老一辈到新一代的无悔精神传承以及从党委、中层到民警的坚守精神弘扬。三是坚定一线创业导向。将表彰奖励向基层一线倾斜,实行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实施“送奖到基层”、“送奖到岗”制度,保障一线受奖数量不低于总数的80% ,营造在一线干事创业和“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氛围。大打“民警住宿升级战略”牌,保证基层派出所民警“ 一人一屋” ,使民警的宿舍“亲情满屋”;落实谈心交流措施,充分吸取采纳基层民警的意见建议。跟进的各项从优待警措施,做到“有新意”、“接地气”,使民警“记心头、有劲头、有奔头”,营造了栓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环境,多措并举打造了“温馨警营”“出彩警营”。
夯实责任担当,强化执行力筑牢“身在一线”的责任体系
坚持明责传压,让每个人身上有责任、肩上有担子,由压实责任倒逼执行力增长,树立民警“全员一线”的主动意识。一是实行全员参与的任务分工。对重点工作进行项目化分解,列出责任清单,全面推行“分管领导包靠,警种单位牵头,全员参与分工”的分工定责模式,将工作责任分解到不同层次、不同层面,推动分管局领导、警种单位负责人、基层民警都实地参与到一线的具体业务工作中。同时,理顺派出所业务工作,明晰职能定位,将派出所民警工作重心压入社区,并最大限度的压减警种单位的任务摊派,推动警种单位下基层、进社区办业务,进一步增强“全员一线” 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落实党委挂钩的连带考核。健全完善工作督办机制,实行局长、 政委,分管局领导,指挥中心、政工、督察等部门以及牵头单位四级督办,推动分管局领导到所入队进行督导调度,特别是针对重点工作,由局长、政委亲自进行现场随机抽检调度,现场听取单位负责人具体情况汇报及分管局领导的点评分析。创新考核连带制度,对具体责任单位的考核与牵头单位进行连带通报,并由局长、 政委对考核连续靠后的单位跟分管局领导挂钩一并约谈,切实通过压力传导,推动各层级领导干部下一线。三是严格小题大做的问责追究。坚决抓实执行力培养,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民警不履职、不尽责、有令不行等现象,进行“小题大做”,由局长、政委、分管局领导和纪委书记组成追责小组,进行严肃问责追究,充分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以严格的纪律保障“全员一线”的长效执行。
树立看齐意识,驱动前引力打造“行在一线”的工作机制
坚持以机制建设保障工作常态长效开展,推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牵头保持“ 全员一线”的行为自觉。一是创建“ 领导靠前,缩短层级” 的指挥调度机制。健全值班局领导应急处置指挥机制,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及节假日期间,由值班领导坐镇调度室进行指挥调度,并重新修订集访处置预案,明确值班局领导为现场第一指挥人、 负责人,全面统筹安排处置工作,进一步减少应急事件处置指挥层级,缩短响应时间。 同时,固化、 推广“信访积案清零”活动中的三级领导盯靠机制,对重点工作由主要领导盯案调度,分管领导靠前包案,所队领导主责亲办,实现“指挥落地,调度见底”。二是完善“一警牵头,多警联动”的打防工作机制。完善合成化作战机制和情报工作机制,由刑警牵头整合情报、刑侦、技侦、网侦、图侦专业手段,构建多警种、多手段同步上案的大刑警格局,突出打击严重暴力及侵财犯罪,推进打击关口前移。推行“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1+X ”警务工作模式,将被动接警变为主动找警,有效压缩了犯罪空间,提高了现行抓获能力。扎实开展“警灯闪烁”工程,成立了10支巡逻防控队伍,配备了42辆警车、142名巡控队员,“多警联动、全时流动”动态巡防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深化“模糊用警,全员参与”的常态业务机制。围绕民生需求,在落实社区六进便民举措基础上,制定并推行各单位共同参与的“进校、进企、进村”法制宣传及多节点、多形式的公安宣传机制,推动宣传进一线。
探索警务改革,落地新思维深化“沉在一线”的警务模式
坚持抓实基层基础建设,始终将政策向基层倾斜,推动“人往基层走、 劲往基层使、 事往基层办” ,养成民警“全员一线”的惯性常态。一是优化“ 人往基层走” 的警力配置。把派出所作为新警职业发展的起点,实施新警一律到派出所工作的警力分配制度,并在各单位都处于缺员状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倾斜、保障基层,对一线警种单位落实抽一补一。近三年新录用的24名民警全部分配到一线单位,基层所队警力占到全局总警力的76% 。二是强化“劲往基层使” 的基础保障。 中层干部轮流包靠社区、村居,并对277 个社区、村居进行筛选,重点挑选位置偏远、矛盾纠纷突出、治安秩序较差的 34 个村庄,由民警驻村担任村支部专职副书记,结合峡山实际,推广联户联防、联村联防等为内容的“群防群治”活动,指导群防群治义务巡逻队开展义务巡逻,将公安部门单一管理变为社会联动,有效解决了治安防范力量不足问题。同时强化基础设施、装备、经费向基层所队倾斜,近三年,基层所队保障经费年均增长20% 以上。三是深化“事往基层办”的处置模式。完善一线问题处置流程,推动问题解决平台前移,对日常工作及走访过程中遇到的群众问题和诉求,由民警进行现场答复,对现场不能答复的,提报走访中心,流转相关责任单位,确定专人负责联系、反馈,并上门答复、解决,以民警多动嘴、多跑腿换群众少动嘴、少跑腿,切实提高问题在一线处置的成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