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强势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行动
为依法打击“两非”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莱山区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细化工作方案,强势推进专项行动,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保持稳定。三年来,全区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出生人口313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6.5,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合理平衡。
一是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副区长任组长,宣传、教育、妇联、公安、民政、人社、农业、卫生、统计、药监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列入重点事项督查和人口目标责任制,做到重点工作,重点督促。对各街道、园区和相关责任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实行综合责任考核,促进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向纵深推进。对连续两年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非正常升高或人口结构失调问题突出的街道、园区,单独进行跟踪考核,并作为重点管理,限期整顿治理,确保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定期组织计生、公安、卫生、药监、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督查结果全区通报。
二是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在全区建立起了计划生育“八大保障体系”,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负责、资源整合、综合施治”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运行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出台了《莱山区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管理规范》,形成了区级部门横向交流,区、街道纵向贯通的人口信息共享网络;出台了《关于加强出生人口实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计生、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定期向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相关信息,促进住院分娩、免疫接种、出生医学证明办理、节育手术实行实名登记与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相结合,确保了出生人口统计数据真实性,切实地提高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每年投入3万元,在区电视台每月播放一期的《莱山人口》专题栏目中设立“性别比专项整治在行动”宣传专栏,曝光已查处的“两非”案件。投入2万元制作公益广告、举报电话,每天定期进行滚动播出。各街道、园区结合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依托宣传一条街、文化大院、宣传栏、灯箱、标语等人口文化阵地,重点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社会危害和打击“两非”的重大意义。全区共制作小型广告式宣传画250余幅,发放宣传折页1万余份。区、街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等从业场所均张贴了省禁止“两非”规定、《倡议书》及永久性警示牌和举报奖励办法,加强警示宣传。在此基础上,强化培训教育。人口计生部门把法规培训教育到村专干、妇女主任,在区、街道、村人口学校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教育,使各类人群都充分认识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危害性;卫生部门对开展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定期培训,讲清“两非”危害和处罚规定,实行准入管理。年内全区举办各类从业人员性别比专项培训400余人次。
四是 加强规范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落实包保责任制和孕情消失倒查办法。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流动人口生育等重点人群,细化婚、孕、育各个阶段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实行分级包保责任制。对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有溺弃女婴行为或婴儿出生后去向不明的家庭,均不再安排生育指标。建立实名制接生登记制度。对不能提供计生证明的要在3日内向区级人口计生局通报情况。每月与同级计划生育部门反馈接生、终止妊娠名单及四项手术数,计生部门及时与育龄妇女信息库核对,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对配置和使用B超的医疗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以及B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和资格确认制度。全区B超从业人员都有相关执业资格。未经许可,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得施行胎儿性别鉴定和实施终止妊娠手术。严格大朋份终止妊娠审批制度。对医学需要手术者,需持有计生部门证明方可执行施行。对发现和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当事者责任。
五是 落实政策,推进利导。 完善村规民约,对独女户和双女户,在低保待遇、子女上学、就业安排、帮扶救助等方面制订并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特别在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放弃二孩生育奖励、土地承包、劳动就业以及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落实政策,使利益导向机制在关爱女孩行动中发挥根本作用。同时,把关爱女孩行动同扶贫开发、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等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2014年,区财政共支出农村奖励扶助金、无业、失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农村自愿放弃二孩指标家庭、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等各项资金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