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欲以县域突围推动全局发展

18.01.2016  11:58

‍‍‍‍


    近日,山西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提出,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扭紧县域经济这一环,明确指出县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力方向。
  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虽然突破万亿元大关,但总量在全国排名还相对靠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煤独大”局面尚未实质性改变。实现山西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
  县域经济强,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山西省将把县域作为“六大发展”“三个突破”的重要载体,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特别是要鼓励发展条件好的县份,抓住机遇、率先发展,力争提前实现翻番目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直接反映城镇化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2014年,山西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960万,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230万,这说明,1960万城镇常住人口中包括730万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力争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必须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城镇化的“含金量”,要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但住有所居,还要病有所医、业有所就、学有所教。
  发展经济,特色无疑是最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县域经济不能搞小而全,要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十三五”时期,山西省还将重点发展一批人口在10万以上的县城,逐步减少5万人以下的县城。以大县城为重要节点,建立合作共建机制,积极推进108廊带、上党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介孝汾平灵、忻定原、阳平盂、离柳中、盐临夏等县域组群建设,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小县域大战略,郡县治天下安。2015年,山西内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县市财政出现负增长;县域经济发展不均,城乡间差距明显,县与县悬殊较大,强弱分明;比较优势发挥不足,非煤县特色产业支撑力弱,资源型县域仍未走出阵痛;太行吕梁贫困面大,决胜攻坚,还有众多疑难待解。
  “六大发展”“三大突破”均承载于县域经济之上,为此,山西确定县域经济突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先进县要率先发展、提前冲刺;后进县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省、市层面要根据县域特点,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则要细化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聚力一隅的专注,还要有放眼世界的视野。为此,山西强调各县(市、区)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跳出县域抓县域,在全省、全国、全球市场寻找发展的新空间;以共赢的思维引技、引资、引智,发现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放低架子,尊重企业,力求形成投资洼地。投资环境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落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活力。为此,山西省决定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发挥企业家的创新力。
  特色是生产力,特色是竞争力。壮大县域经济要彰显特色,力戒千篇一律。山西县域多,差异大,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突出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加快资本运营,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做足文章,通过新项目、大项目拉动增量。让老产业做强做大,新产业做精做深。
  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山西很多重点产煤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正在经历转型阵痛。这些县不仅需要在转型发展上提速,更要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走出“一煤独大”的窠臼。
  发展山西经济,县域经济必须突围。
    因此,未来山西将上一批带动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努力形成一品富一村,一业兴一乡,骨干企业支撑财政的产业布局。在生产要素特别是金融资源向县域延伸,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等,让其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加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创业是民富之源,壮大县域经济要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上狠下功夫;营造宽松的县域发展软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让“双创”引擎轰鸣。

‍‍‍‍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