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05岁老人王玉莲:“三寸金莲”见证百年历史的蜕变
2012年,王玉莲和玄孙合影。(翻拍)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李鹏飞 摄王玉莲早年照片(翻拍)
王玉莲获得的荣誉□本报记者 刘景丰
【人物档案】
王玉莲,女,1911年生于济南。早年居住在制锦市附近,见证了制锦市从铜元局、泺源造纸厂、成记面粉厂到如今五龙潭公园建成、周围形成固定居民区的百年变迁。也经历了日军扫荡济南,后曾在制锦市任职生产小组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响应号召参与为战士纳鞋底支援前线的活动。一生供养6名子女,辛苦持家,将勤恳踏实、助人爱国的家风传承后代。
出生于清朝的百岁老人王玉莲,如今已经105岁,居住在天桥区臧家屯小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由于年龄太高,她只能每天躺在床上,偶尔睁开眼睛,对来探望她的人投一个模糊的微笑。在儿孙的眼里,王玉莲的长寿“密码”,正和这个微笑有关。
“老人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济南百年蜕变,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她都一一经历,但她都看淡在心,平静走过。”王玉莲的二儿子杜志厚说。老人家有哪些经历?带着好奇,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听百岁老人讲述穿越百年的难忘故事。
“三寸金莲”见证了百年历史的蜕变
见到王玉莲老人,她正躺在床上休息,由于年老嗜睡,即使白天王玉莲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床上闭目休息。床头柜上立着一块由济南市民政局颁发的荣誉牌,刻着“长寿之家”四个字。
王玉莲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1911年清朝末年出生于老制锦市的一户普通人家。因为有一双“三寸金莲”,她也算是附近的名人。记者了解到,老人的脚是幼年时母亲亲自给缠的。刚开始缠脚时,要用布将脚使劲裹紧,不能留一丝缝隙。那时候她毕竟年幼,有时候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央求母亲把裹脚布拆了,这才得以短暂地舒缓一下。但在封建时代,裹足的习俗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妇女的表现,不缠足的女孩嫁人都有困难,反而畸形的脚被美称为“三寸金莲”。
“现在虽然已经不绑了,但脚已经被绑坏了”。说着,老人脱下鞋袜,只见一双小脚约有3寸长,除了大拇指还正常以外,其他四根指头都已裹进了脚掌里。“母亲曾说,那时候每走一步路脚底就钻心疼,但是大家都这样,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三儿子杜生厚说,母亲正是凭着这双“三寸金莲”走过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新时代的蜕变。
为战士纳鞋底支援前线教育子女要爱国
生于制锦市,又嫁在制锦市。王玉莲在制锦市结婚生子后,直到1985年辟建五龙潭公园,才举家迁到联四路臧家屯小区附近居住。
在儿孙的记忆里,王玉莲不但持家好、对邻居友善,还识大体、教育子女爱国家。“母亲没怎么上过学,没有多少学问,但很有见识。”杜生厚还记得母亲为解放军战士纳鞋底支援前线的经历,“那时候我还小,大约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有一段时间母亲每天都特别忙,忙着为前线打仗的战士纳鞋底。她不但自己积极参与,还动员周围邻居参加。每天除了做家务,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纳鞋底,从不喊累。”
“后来她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到跟前,给我们展示她纳的一堆鞋底,并告诉我们,战士在奋勇杀敌,我们的生活全靠他们保护,我们要全力爱国。她当着我们的面,把几个月来纳的鞋底交给了前线的战士。”回忆这些,杜生厚至今仍深有感触。
王玉莲的这个爱国情,也延续给儿辈、孙辈。“现在我也常拿母亲做例子,教育我的孩子要常怀爱国之心,常有感恩的心。”杜生厚说。
自家生活勤俭却慷慨出资安葬去世邻居
王玉莲生育了6名子女。“家里子女多,而且多是男孩子,由于母亲的家务活儿特别多,而且还得照看我们几个小孩子,所以每天都十分操劳。”三儿子杜生厚说。
虽然生活困苦,但王玉莲并不悲观。“母亲很乐观。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家的生活都不容易。可是只要母亲看到邻居家有困难,她就毫不吝啬地出手相助。”杜生厚现在还记得,在他小的时候,母亲看到以烧水卖钱维持生计的老两口突然去世,因贫困无钱下葬。王玉莲当即从自己的工资里扣出一部分钱,将老两口安葬。
在孩子们的眼中,王玉莲却很少为自己添买新衣,做好吃的饭菜,“母亲经常教育我们,生活很不容易,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我们小时候,她给我们做了榜样,等我们成家了她还是这样教育我们;甚至现在生活好了,家里的小孩子每次去看她,她还是这样教育孙辈。”杜生厚说。
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出了3个博士、3个硕士,这让王玉莲心里倍感高兴,就像王玉莲的孙女所说:“看到后辈越来越有出息,奶奶打心眼里高兴。家庭和和睦睦,她也不再为儿孙操心了,心情自然也好了。”乐观、独立是百岁老人的长寿秘方
杜生厚眼里,母亲的长寿和她一生勤劳不无关系,“即使她90多岁了,仍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自己打理一些家务活。”
杜生厚说,母亲的另一个长寿密码是独特的饮食习惯,“她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再吃一点蜂蜜;中午吃一些肉包子,平时还吃一点五花肉;晚上则吃一点软蛋糕,喝一小杯牛奶。但每次都不宜吃饱,吃七分饱就够了。”
如今,105岁高龄的王玉莲已经五世同堂,“我姐姐都已经有重孙了。”杜生厚说,他的姐姐,也就是王玉莲的大女儿今年已经85岁高龄。
“虽然姐姐的年龄越来越高,但她仍每周坚持到母亲的住所看望她。”杜生厚说。在王玉莲卧室门口旁的柜子上,立着一个小黑板,小黑板上工整地写着“有娘就有家,有家就幸福”几个大字。杜生厚说,儿女来看望母亲时,都要写一句这样的话,“虽然我们已经做爷爷奶奶了,但在母亲面前我们仍是孩子,我们要把家庭的关系维系好,让母亲看到我们这个和睦的大家庭,她的心情自然也顺畅。”
“平平淡淡才是福,母亲就是一身平凡,但是她给我们儿孙们带来了很大的福气。儿孙孝顺反过来让她心情舒畅,也更长寿。”杜志厚说。
原标题【 济南105岁老人王玉莲:“三寸金莲”见证百年历史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