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峄山 追随儒家圣贤足迹"登东山而小鲁"
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先生到峄山游览题写的“鳌”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字刻石,高15米,宽8米。
中国山东网9月19日讯 (记者 姜瑞丽)《孟子·尽心上》曾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亚圣孟子的声音穿越了几千年,依然在现代人当中广为流传。泰山享誉全世界,殊不知,孟子口中的“东山”,同样流传着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9月19日,“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峄山风景区,亲身体验“登东山而小鲁”的风采。
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
记者了解到,孔子当年登临的东山,即指峄山。虽然对于“东山”在今何处仍存有争议,但丝毫不影响峄山“邹鲁秀灵”的美誉。它雄峙于邹城市城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津浦铁路东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乘索道一路攀升,峄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便映入眼帘,一座座壮观的“石蛋群”,各式各样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引得采访团成员忍俊不禁。
记者看到,峄山上大小不等的崩落岩块依势错落地堆砌在一起,形成别具风格的滚石堆架洞,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柱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剔透、神奇秀灵。经专家考证,峄山可能是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
峄山仅有582.8米的海拔,却已有25亿年高龄。论其高度,峄山仅为泰山三分之一稍强,算不得巍峨高大;论其面积与周长,也与泰山不可同日同语。然而,峄山却以小巧之体、玲珑之态,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美。
在峄山牌坊后面,第一道山门的前面,屹立着一块自然奇石,名叫“子孙石”,这是登山者首先遇到的一块奇石,也是峄山的标志石。石高4米多,周围凸凹不平的自然景观是峄山最典型的古海蚀地貌,石头顶上较平整,上面建有“子孙堂”。阳面腰凹处有元代刻的“子孙石”三个字,其它三面均有历代游人的题记石刻。子孙堂内原塑有云霄娘娘的塑像,云霄娘娘身背褡裢,呈现出登山朝拜的生动形象。她的前后褡裢内装着许多神态各异的小泥娃娃,寓意送娃娃到人间,为世人增子添孙,因其褡裢里娃娃有限,只能送给登上峄山心中虔诚的人。拜“子孙石”是十分灵验的,相传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在这里求来的孟子。
“登东山而小鲁”
来到峄山,不得不看“小鲁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时登临的地方。当年的孔老先生带领众弟子到峄山讲学,刚来到这个地方,举目四望,便发出了小鲁之叹。石壁上的“孔子登临处”、“大观”等刻石都是出自明清文人的手笔。
据介绍,这里曾经还有“小鲁台”三个字,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可惜后来被日本人盗走。对于登临小鲁台的感觉,古代诗人是这样描述的:“下临半天意若何,千古评说墨成河,高山流水传知音,伯牙子期何不乐”。不能登临小鲁台,让采访团成员颇感遗憾,只能在想象中感受圣人的所见所感。
由小鲁台向西约一里路,面南而立的大石壁上刻着一个巨大的“鳌”字。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字刻石,高15米,宽8米。1989年,时年72岁的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先生到峄山游览,陶醉于峄山的自然风光,欣然决定为峄山题字永留纪念,想来想去挥笔写下一个独占鳌头的“鳌”字。峄山这一举世佳作,由30名能工巧匠用时整120天方完成,大字涂上红漆,离20里路都能看见。从飞机上俯瞰峄山,也能隐约看见苍翠之中一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