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为了中日未来和平相处 收集战争记忆讲述民族硝烟故事
博物馆群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藏品800余万件,馆区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主题,30余座分馆构成了巨大的博物馆聚落。四大主题展区中,抗战主题区人气最旺、游客最多,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区。抗战主题场馆分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人民网成都8月21日电(刘戈 岩崎元地)距离成都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就位于这里。博物馆群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藏品800余万件,馆区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主题,30余座分馆构成了巨大的博物馆聚落。
四大主题展区中,抗战主题区人气最旺、游客最多,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区。抗战主题场馆分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抗战展区陈列的文物当中,90%的藏品来自日本,甚至见证日本罪行的场馆设计来自日本著名设计师之手。从藏品到场馆设计,无不凝聚着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对过去那段历史的反思之意。
民营博物馆为何收藏抗战文物?文物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人民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建川博物馆聚落。
建馆理念: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在“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整体理念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无疑是抗战主题馆的核心理念。
在军人世家出生的樊建川馆长看来,从父辈那里得来的有关战争的记忆以及自己的人生轨迹都触发了自己对于“收集战争”的兴趣点,留住记录战争的载体成为了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基因。
然而通过战争遗物再现历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抗战主题馆区的构成来看,可以看出建川博物馆在全面勾勒抗战力量的努力。这里有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领导和推动抗日战争,成就全民族团结抗战光辉历史的“中流砥柱馆”;也有反映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爱国将领领导下的抗战事迹的“正面战场馆”;还有真实地展示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的“不屈战俘馆”;更有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整体情况以及展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纪念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历史的“飞虎奇兵馆”;有见证虽身居后方却勇赴前线浴血奋战的四川人民抗战历史的“川军抗战馆”;有直接揭露日军在华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华罪行馆”; 户外展区方面,还设有“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硝烟退去后,这些经历、见证过战争残酷的一枚枚肩章、一副褴褛的军衣、一把手枪、一个战时用过的水壶等小物件默默地静卧在馆内,向世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残酷,更是在提醒人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也是“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理念的实际诠释。
藏品的民间性:平民化与生活化的战争遗物更容易拉近与人们的距离
抗战展区陈列的文物当中,有馆方多年留心收集的,有来自抗战将领后代、遗孀捐赠的,有来自美国退伍军人的,甚至更多的是来自当时随军的日本老兵。
说到收藏战争,人们通常联想到的是当时用过的大枪大炮,不过这里的藏品更多的是抗战领袖用过的小物件、士兵使用过的枪支、老百姓家里记录战争与纪念胜利的生活用具、缴获的战利品等等,并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文物,更多的是生活气息浓厚的物件,生活化与平民化是这里藏品的最大特点。
“抗战到底革命成功”的刺绣手绢凝聚了妇女们对抗战必胜的信念与期盼;“铁血救国抗战到底”“打倒日本抗战到底”的瓷器则反映了手工艺人与日寇抗战到底的决心;椅背刻有“打到日本”的座椅,则见证了老百姓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
而日军从军日记、日军战时物品、罪证图文、媒体报道等展品则从正面控诉着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与非人道性。
战争认识:日本人民对侵华战争认识存在断代现象
在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场馆设计人员当中,有两位外国设计师,一位是美国设计师,另一位就是日本的知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
由矶崎新设计的“日本侵华罪行馆”其实是一处陈列日本侵略者“自证其罪”物证的展馆,用近万件日军侵华物证、图片400余幅、十件(套)国家一级文物佐证了自1931至1945年间日军侵华罪行史。
为设计该场馆,矶崎新曾先后6次到访成都,为“日本侵华罪行馆”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樊建川的眼中,矶崎新是那些能清晰认识到战争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日本国民带来了痛苦的有识之士的代表。
1919年出生的小林宽澄曾参加侵华战争、被俘后觉醒成长为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小林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在展馆内,赫然成陈列着小林宽澄的题字、手稿。
无独有偶,20余次来华谢罪的侵华老兵盐谷保芳在随军过程中所用过的衣服、挎包、小号等物件也陈列在展馆内,向人们唤起对战争的记忆。
在樊建川看来,从收集散落在日本国内到日军侵华文物、到携手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建设场馆,这些有良知的、能正确认识那场战争的日本国民给予了他各种各样的支持。
愿望:希望有更多的日本国民来博物馆看一看
在樊建川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他发觉直接或间接经历过那场战争的日本国民能对侵华战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能反思这场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痛苦。但是,年轻的日本国民缺少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渠道,有的甚至是知之甚少。日本国民在对华侵略战争认识的“断代”现象严重。
有人认为那场战争都已经过去70年,没有必要揪着陈年旧事念念不忘;有人错误地认为当年打败日本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人民;也有人只认识到战争带给日本国内的灾难,只记住了东京大轰炸和广岛核爆炸等等。
这些片面的历史认知,更加坚定了樊建川要全面建设好抗战主题战区的决心。他真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日本国民走进自己的博物馆,来亲自看看从1931年至1945年按年份记录下的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
在“日本侵华罪行馆”里,馆方将日本军人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与战后中国人民善待和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的图文资料陈列在一起,目的就是让世人知道中国人民的宽厚胸怀与仁慈之心。
日本战败后,全部战俘遣返回国,中国没有进行“血债血还”般的清算,这在世界历史上市少有的,可以说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有中国这般宽大胸怀。但很遗憾的是日本国民对这些历史上的“细节”缺乏认识。
在樊建川看来,中日一千年的交流史上,“和”是主流,“战”不过是支流。纵观历史,中日两国其实是相互文化输出的邻国,唐代的中国给日本带去的影响不容多说;众多的中国留日学生曾从日本带回了科学,甚至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不少将领就是在日本学的军事知识。
今天他所做的“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的事业,就是希望人们能认清这场战争的加害方与被害方,谁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只有日本端正了历史认识,中日两国人民才有美好的未来,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这一页才有可能翻过去。
原标题【 樊建川:为了中日未来和平相处 收集战争记忆讲述民族硝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