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视七组亮“法宝”:不违法不违规就大胆尝试

20.08.2015  09:53

  全县18个乡镇,向其行贿的书记、镇长涉及17个乡镇; 5年时间,受贿116次、数额达850余万元;44本卷宗和41张同步录音录像光盘,装满两辆小推车……

  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出自原菏泽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贞坚的贪腐案件。

  但鲜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山东省委巡视七组打破常规巡视套路,刘贞坚被查处的时间或许还要推后些。巡视菏泽市期间,七组主动与市纪委对接,约谈已被纪律审查和批捕的知情人。刘贞坚的贪腐问题,由此露出冰山一角,七组迅速将情况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巡视工作尚未结束,刘贞坚就被省纪委立案审查。

  “在发现问题上敢于创新,只要不违法、不违规,只要有利于发现问题,我们就大胆尝试。”组长李平瑞这样总结七组的“法宝”。

  2013年以来,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95件,其中厅级干部19件、处级干部66件……七组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一批腐败分子得到及时查处。

  广开言路

  善听弦外之音

  2014年5月,七组进驻省司法厅不久,就听到干部群众私下议论:省监狱管理局里能分局原局长曹务顺利用职务之便,为相关人员在承揽工程、职务晋升、安排工作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巨额贿赂。

  七组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发现,有好几位被约谈对象也反映了曹务顺的问题。同时,七组也收到多封反映曹务顺有关问题的举报信。七组初步判断,曹务顺有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有问题,就要抓住不放,马上了解。”经过分析判断,七组决定从举报信入手,顺藤摸瓜。果然,曹务顺收受巨额贿赂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线索被迅速上报。2015年2月,山东省纪委对曹务顺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经查明,曹务顺犯贪污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

  “谈话是巡视工作最基本的方法,谈话中得保持敏感性,善听弦外之音。”七组副组长龙春光介绍,别人说的时候可能无意,但听的人不能无心。

  不少被巡视单位发现,七组每轮进驻后,没有像过去那样召开座谈会、汇报会,也不搞民主测评。开完动员会之后,很多人就陆续接到了约谈通知。这其中,大多数人事先根本不知情,甚至没想到自己会被约谈。

  找谁谈,怎么谈,谈什么,处处有门道。谈话前,精心筛选对象,不求人人必谈;对重点知情人,则是深入谈、反复谈、随时谈。谈话只谈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不搞全面谈、泛泛谈。

  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顾虑少、没思想包袱,愿意讲真话。任职时间长和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干部,掌握信息多,情况较熟,很可能反映出问题线索。

  每到一地,七组的组员总利用非工作时间,有选择、有重点地跟当地的亲朋好友见个面、叙叙旧。言语之间,除了嘘寒问暖,也免不了谈及当地的党员干部。因为彼此相熟,说起话来没什么顾虑,也不会藏着掖着,通过这种方式,也收集了大量的问题线索。

  这些从实践中来的心得,屡试不爽。通过精心设计谈话活动,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果。两年来,七组共进行个别谈话2000余人次,通过谈话方式获取的重要问题线索,占到七组发现问题线索总量的60%以上。

  七组巡视专员龚守志解释,从谈话中发现问题线索,有个窍门,就是聚焦重点,不能散光,“盯紧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等方面,谈深谈透。”

  抽丝剥茧

  倾力深挖细查

  2015年山东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全面开展专项巡视,每轮采取“一托三”方式,10个巡视组对30个县(市、区)专项巡视,全面安排3轮。每个组在2个月时间巡视3个县(市、区),平均下来,一个地方仅有20多天,在巡视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发现问题而不走马观花?七组认为,越是工作任务繁重,越要抓住重点,深挖细查。

  进驻被巡视单位前,七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员集中学习领会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安排,明确方向,瞄准重点。同时,针对每个被巡视单位,组员们大开“诸葛亮会”,并根据纪检、组织、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反映的情况,以及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提前做足“功课”。得益于此,今年首轮专项巡视,七组很快就找到了被巡视地方的巡视重点。

  明确了“主攻”方向,接下来就是深挖细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查阅大量的文件资料。七组的组员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面对各种专业性强的文件资料毫不含糊。

  某市一名区直部门党委书记,在自己调任的当天上午,临时动议调整了一批干部,严重违反组织程序;某市一名年轻干部,档案造假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隐藏在各种材料的字里行间,却逃不过七组组员的“火眼金睛”。

  “党委会议纪要、组织人事档案、审计报告等,里边都可能大有文章。即便问题被想尽了办法掩盖,这些资料里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仅今年首轮专项巡视,七组就查阅文件资料1100余卷。

  对信访工作,七组也极为重视。尽管巡视期间收到的信件很多,但组里有专人负责,坚持每信必看,分类处置。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及时深入了解,对不是巡视职责范围内的,按规定转有关部门处理。

  边巡边改

  不让问题留存

  既要精准发现问题,又要着力推动解决问题,这是七组在巡视中一直坚守的原则。

  2013年,七组巡视某县时,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惠农补贴经常领不到,有可能被套取、挪用。各种线索都集中指向了该县财政局原局长王某。七组没有按惯例简单地向当地转交问题,而是积极商请市纪委提前介入、立案审查。这件事,当地群众拍手叫好,党员干部深受震动。

  回想起来,七组同志说,这种边巡边查的方式,起初并不被广泛认可,但恰恰符合现在的巡视工作理念。“边巡视、边移交、边督办、边整改,凡是能在巡视期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不能发现了问题,还让问题继续留存一段时间。”

  对被巡视地方、单位的反馈,历来是巡视重头戏。七组点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戳到痛处、实处,让被巡视地方、单位心服口服。但在七组组员们看来,问题反馈了,巡视报告写出来了,远不是巡视的终点。被巡视地方和单位有没有整改、整改效果怎么样,这些都得紧抓不放。

  会同省委巡视办,七组严格督促被巡视地方和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逐项逐条进行整改、严肃问责。确保巡视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切实做到真正改、改彻底,不讲情面、不留后遗症。

  “对被巡视地方和单位而言,发现了问题肯定是痛苦的、不舒服的,但若不及时整改,势必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造成更大的痛苦。”李平瑞表示,巡视发现问题不是给被巡视地方和单位找麻烦,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巡视的成效,最终要通过解决问题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