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创新驱动 加快全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步伐
一是创新中医药政策。 在国内率先创造性地推出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统筹,并按病种支付或日间病房管理,选择面瘫、带状疱疹、丹毒、肛痈、外痔、桡骨下端骨折、锁骨骨折等7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病种支付,试行以病种为单位收费,不按服务项目收费,已有285例纳入门诊单病种管理,为患者节约费用76万元。选择灼口综合征、口蕈、重度牙周炎3个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日间病房管理,全年累计为1269名患者节约费用达184万元。推行特聘中医专家存案制度,外地中医专家经存案后可在青岛市医疗机构服务,扩增了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
二是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实施全域统筹、服务规范的“送汤药上门服务”,遴选了37家试点单位,划分了服务片区,覆盖了除海岛以外的全部辖区,试点4个月已委托快递企业累计送汤药3000余单,解决了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探索“医生围着患者转”、“科室围着疾病转”的管理模式,建立起8个中医综合诊疗中心。
三是创新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模式。 在全国率先试行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控制中心,下设医疗、药学、医技、护理与院感4个专业组,将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分为三等九级,实施中医医疗质量量化分级动态管理,定期向社会发布权威的中医医疗质量信息,先后公布17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和32家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的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建成了覆盖全行业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与质量信誉评价体系。
四是创新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 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了专病(专技)特色门诊评选工作,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遴选了“蜂毒疗法门诊”、“苇管灸门诊”、“钩活术门诊”等100个具有独特中医药优势特色、使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疗效较好的特色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