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动能转换 4市发力融入京津冀

25.08.2017  11:43

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等周边毗邻地区被国务院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资源保障、优质劳动力输送、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方面打造协同发展区,实现协同共赢。今年上半年,4市实现生产总值6202亿元,增长7.3%,新旧动能转换开局良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依靠便利的区位优势和雄厚产业基础,4市引导企业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德州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共建航天(国防)军民融合产业化基地、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航天体验基地等项目,北京凌工科技等项目落地建设。聊城在北京对接洽谈项目127个,总投资1556.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412亿元。滨州成功引进北汽江森电池、蓝时优创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万通金属、佛山安邦得等7家企业签约进驻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区,投资近100亿元,铝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东营与中信集团、中车集团等企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船重工合作建设30万吨重质能源轻质化技术改造项目。汉能集团移动新能源产业园年加工50万吨原油贸易项目、年产100万吨高标油品升级项目和空气净化设备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

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优势雄厚,4市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推进与京津冀地区科学技术交流合作,推进科研成果引进转化。德州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兴集团就共建德州大数据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聊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了产学研对接交流会,中科聊城创新园落地建设。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并给予国家级200万元、省级50万元一次性建设资金补助。滨州深化与华为、京东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建设。东营积极推进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东营创业基地建设,筹建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东营中心,规划建设国家级石油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为京津冀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是4市被赋予的重要功能,通过开展产销对接、优化品种和质量供给,4市打造起“放心农场”。德州与北京市粮食局、中粮集团等签订12份战略合作协议,在第二届中国(德州)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签订27个农产品采购贸易项目,合同额近10亿元。聊城组织40多家企业100多种产品在北京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目前每天直销北京的安全可追溯蔬菜已达十几个品种、15万斤。截至今年6月底,滨州已供应京津冀地区优质粮24万吨、瓜菜1020吨。

4市积极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暨德州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年—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德州与衡水市签署边界环境联动执法协议;联合国家林业局开通碳汇造林试点,新造林面积20.86万亩;1月—6月SO2、PM10、PM2.5得到明显改善,“蓝繁”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5天。聊城分8个专项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和中科院合作开展污染源解析,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滨州环境空气质量四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跨境运输服务能力,4市加快打造面向京津冀地区的互联互通的快速通道。铁路方面,石济客专全线铺通,将于10月份通车运营;郑济高铁、京九高铁、京沪高铁二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公路方面,济青高速改扩建、青兰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德州至单县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机场港航方面,聊城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营港区南防波堤、广利港区防波堤工程进展顺利,滨州港2×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主体工程已完成,一类口岸开放已上报国务院,力争年内获批,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