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改革创新赢动力 深度融合促发展
卫生计生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卫生计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高效利用医育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有利于推进中国健康梦的实现。自去年7月滕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挂牌成立以来,系统上下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讲政治、顾大局,坚定不移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形成了卫生计生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有序推进改革,实现机构融合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方式,将卫生计生局机关和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分线整合。卫计局挂牌后,“三定”方案出台前,全局就整合了人、财、物等卫生计生公共资源,实现了相对合署办公。“三定”方案下发后,按照“上下稳定、适当交叉、便于衔接、分工协作”的原则,立即进行优化调整,理顺职能,设立10个职能室,加挂5个牌子,并科学配置科室人员,完成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实现局机关高效运转。与此同时,按照“市级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方式,统筹推进市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等多层面的机构改革,将市妇幼保健院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整合,成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将21处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镇街卫生院整合,组建镇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各项机构改革走在了枣庄市的前列,实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各项职能的有序融合,实现机构整合、业务融合、人心契合,产生1+1>2的预期效果。
二、“三驾马车”并用,实现队伍融合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整合过程中,卫生计生局充分利用调整、培训、绩效“三驾马车”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在机关,本着“大稳定、大融合,人岗相适、局部微调”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特长,进行定岗定责,调整了3个科室负责人,提拔7名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为科室副职,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打破专业壁垒,调整班子职能分工,全面交流,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有序融合。在镇级,将服务站技术人员充实到卫生院,发挥其专长,并新选聘48名技术人员充实到计生技术服务岗位,壮大技术服务力量。在村级,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将计生专职主任全部纳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增强其政治影响力。为提升整合后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开展“大培训”活动,市级组织业务骨干对镇村计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并邀请专家就法制、宣传、信息化应用管理对全系统进行专项培训,镇级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镇村干部业务和作风进行培训,广大计生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实行村级计生专职主任绩效工资制度,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细化工作指标,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对计生专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及评先树优依据。
三、拓展项目内容,实现服务融合
卫生与计生交集最大的是妇幼保健工作。在机构改革中将妇幼保健从公共卫生工作剥离出来,与计生工作融合,成立了妇幼保健和计生生育指导室,负责指导全市开展从婚前、孕前、围产期、产后直至婴幼儿保健的优生优育服务链。同时,大力加强免费孕检、妇检查体及信息化服务等项目建设。争取财政支持,增加免费孕检项目经费,全面纳入艾滋病初筛,拓宽服务群众项目,并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风险评估,增强出生缺陷风险干预能力,大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利用镇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拓展查体服务内容,在常规查环查孕的基础上,增加常规疾病检查、“两癌”筛查等健康查体服务项目,对检查出的内科疾病在内科专家门诊进行有效治疗,对查出的妇科疑难杂症进行专家会诊,切实让育龄妇女与患者都得到实惠。同时,整合区域内现有卫生计生信息资源,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筹建在全市范围内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融电子政务、医保互通、双向转诊、健康档案、药品管理、孕情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使广大群众一卡在手,全面享受优质高效的卫生计生服务。
四、医育资源共享,实现管理融合
打击“两非”过去是计生部门一家唱主角,机构整合后卫生计生两种资源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管理上实现有机融合,为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医政医管和计生齐抓共管优势,管好阵地和队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出生实名登记、住院分娩个案直报和数据共享机制,对具有引产、人流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切实管住B超、引流产手术等工作关口。发挥卫计资源共享优势,加大“两非”行为打击力度,2014年共查结“两非”案件39例,比省下达的任务多完成19例,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