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保护性耕种的“效益账” :不耕地起垄漫灌

23.06.2015  11:12

  6月16日,在山东青岛平度市田庄镇西寨村种粮大户侯松山的农田附近,呈现的是一幅忙三夏的“清明上河图”: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运麦三轮车、收麦子的三轮车,来回穿梭;机手、晒麦子的、运肥料的、浇地的,各忙各的。3200亩麦田,侯松山雇了40多人在一起忙活。

  今年52岁的侯松山,2012年就入选全国500名“种粮大户”,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保护性耕作的。目前其家庭农场拥有3600亩流转土地。除了小麦,他还种了300余亩春玉米。从6月8日开始忙活麦收,“再有5天,到21号就基本忙完了”。

  “今年春天的几场雨对小麦十分有利,尤其是对他保护性耕种的2000多亩麦田收成比较客观,亩产在700斤-1000斤。保护性耕种的小麦亩产比传统种植小麦增加了40斤,每亩节本增效45元,平均每亩增效100元左右。”侯松山说。

  据了解,随着传统翻耕技术的发展,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板结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而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适应旱水区和洼地。因为不起垄,浇水就不能漫灌,而是需要喷灌。2014年,他从买了3台喷灌设备,以保证灌溉需要。

  去年,侯松山的小麦总收入300万,玉米总收入320万,而支出流转费273万、工资50万元,再除去化肥种子等成本,每亩地纯收入为200元,纯收入在70万元左右。今年雨水好,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更加明显,收入要达到90万元左右。

  随着机械化成都的提高,这几年,侯松山先后投资200万元购置了小麦收割机、旋耕机、玉米收割机等50余台农机,在服务合作社的同时还帮助周边近万亩的土地进行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目前有固定农机手8人,到农忙的时候达到20余人,每人每天200到300元钱。

  平度市农机局农机站站长姜言芳介绍说,作为全国第一个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试验区,十年来平度市保护性耕作目前建成8个示范镇,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核心示范方面积4万亩,累计推广110万亩,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08元,为农民增收节支1.19亿元。(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