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提供群众满意的“服务产品”

19.11.2017  16:34

    人民日报11月19日讯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山东平度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治理开了头,起了步。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村庄多,人口多,社会治理任务相对繁重,乡村治理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事。近来,平度在青岛市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连续两年四次蝉联区市第一,城乡环卫一体化电话民意调查位次由2014年全省121位跃升到全省第二,连续四次被评为青岛第一。

    平度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为契机,在乡村治理中突出党建核心,实施村庄小产业、小自治、小文化、小法治、小环境、小服务“六小工程”,部门、镇街、管区、村庄四级齐抓共管,把服务送到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一线,乡村社会治理实现质变。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平度抓好“三会一课”、农村干部履职承诺、党员冬训夏训、村务公开、村干部坐班等制度落实。同和街道侯家站村实行村干部全天候坐班制度35年,即使农忙和春节期间也不唱“空城戏”,干部时时在岗,群众随找随到。同时,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党的组织优势与农合组织发展优势密切结合,目前全市733家农民合作社85%建立了党组织。

    党员干在先、冲在前。在平度,党员亮身份、带头干、联户帮。平度4万余名农村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并挂上“党员家庭牌”。云山镇一名村支书放弃患重病在外治疗的时间,毅然回村参加环境整治,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实现了城乡面貌的极大改观。在“党员联户”行动中,全市7万余名党员与30万户农村家庭建立联系,带动4239个困难家庭、10483人实现脱贫,成为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平度的乡村治理,赢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以“群众呼声”为导向,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作为服务群众的切入点,提供群众满意的“服务产品”。这是平度乡村治理的切入点。

    培育“小产业”兴服务。平度通过推行“农创+科技、农创+名品、农创+旅游、农创+电商、农创+脱贫”五种路径,去年引导13354名农民创业,同比增长42%,尤其是建设了11个扶贫农创体,吸纳800多名贫困群众入园从业脱贫。

    多层级联动抓服务。群众诉求复杂多样,解决中往往是各方信息不畅、各自为政、缺少联动。平度围绕“六小工程”,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市级抓指导监督、镇街抓统筹协调、管区(农村社区)抓承接落实、村庄抓管理服务的“四级联动”治理体系。

    网络化跟踪落实服务。平度将1791个村庄划分为1473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平均有群众318户、994人,一名群工队员负责一个网格,并以“数据+地图”形式,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群工队员搜集社情民意,通过手机终端反映群众诉求,镇级信息中心汇总上报,市级信息中心跟踪督办,相关部门协调联动。

    为了解决镇街地广人多、事务繁杂需要分块承担等问题,平度将51项惠农政策的审批、办理权限下放到管区,设立综合业务受理服务窗口,所有审批事项实现就近、现场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