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我国牛奶市场形式分析
一、上半年牛奶市场价格特点
2009年下半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消退以后,国内牛奶价格连续多年上涨,2014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下跌拐点,但价格水平依然较高,尚处于每公斤4元以上。
一是环比逐月回落。2月份,国内牛奶价格四年来首次出现拐点,价格连续四个月下跌。6月份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08元,比2月份下跌4.2% 。
二是居历史高位。据农业部监测,上半年十大主产区牛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20元,同比上涨22.2%,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2月份涨至历史最高点,每公斤4.26元,较2009年7月份上涨87.7%。
二、牛奶价格回落的原因
国内原料奶供给充足,以及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是上半年国内生鲜奶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原料奶供给充足
一是牛奶产量提高。2013年牛奶价格大幅上涨,散户退出减缓,奶牛场补栏积极性提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奶牛9.28万头,较上年增加1.86万头,同比增长25.1%。今年上半年,泌乳奶牛整体存栏量增长,牛奶产量提高。
二是奶粉进口量大幅增长。受2013年国内“奶荒”以及中-新自贸协定关税降低影响,上半年乳企明显加大奶粉进口,国内原料奶供给充足。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5月份累计进口奶粉61.8万吨,达到去年全年进口总量的72.4%,同比增长73.5%。
三是乳企采购生鲜奶积极性较差。上半年乳企原料奶库存量较大,春节后乳制品消费明显下降,导致乳企消化库存压力较大,生鲜奶收购积极性明显下降,价格逐渐下跌。据悉,6月末陕西、山东等部分地区出现了“奶农卖牛、倒奶”等现象。
(二)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
受2013年全球牛奶价格上涨影响,各大主产国奶牛养殖积极性较高,牛奶产量明显增长,导致2014年上半年全球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全球乳制品拍卖交易网数据显示,6月份国际奶粉出口价格(FAS)跌至每吨3854美元,较2月最高点下降约1000美元,降幅达20.9%,同比下降13.1%。上半年国际奶粉出口均价(FAS)按1:7.5的比例折合为复原乳,价格约为人民币每公斤3.58元。国际原料奶价格与国内生鲜奶价格明显“倒挂”,乳企、贸易商进口积极性较高,导致国内生鲜奶价格下跌。
三、牛奶价格后期走势
三季度,乳制品消费处于淡季,而奶牛处于泌乳旺季,乳企、贸易商库存仍待消化,市场供应较充足,预计牛奶价格将保持下跌态势。由于国内生鲜奶价格与国际奶粉价格“倒挂”严重,国内价格下跌空间较大,三季度初期价格跌破“4元”的可能性非常大。
四季度,乳制品消费逐渐进入旺季,但前期牛奶价格下跌加剧散养户退出,加之入冬后奶牛泌乳量下降,牛奶产量减少,预计牛奶价格将逐渐止跌回升。但由于2014年全球牛奶产量增长,国际奶粉价格仍以跌为主,国内生鲜奶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