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超千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46号文件,2016年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此《意见》,青岛确定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公益性与市场化协调发展的服务体制与机制。
此次出台的《意见》共分5大部分、15条。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结合青岛市实际,从强化公共服务、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完善扶持政策3个方面,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第五部分为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督促落实的政策措施。
《意见》突出发展目标导向,细化了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基地建设、体育服务、特色体育与传统体育五大发展目标体系。从要求来看,要实现以下目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达到51.5%,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50%,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打造1至2个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3至4个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争取2至3个体育企业上市,培育3至5个国家级或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打造3至5个国际一流体育赛事和2至3个国家级或区域性品牌赛事,逐步将青岛市打造成为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
《意见》强调要加快体育职业化进程。加快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鼓励全市俱乐部参加国家级职业联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性体育项目。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制定足球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建设规划。规划建设1至2处大型足球公园或训练基地,满足职业队训练、业余队联赛、青少年训练和市民休闲运动的需求。
《意见》还突出了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完善扶持政策等内容。在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建设与开放利用、推动体育竞赛管理改革、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体育健身消费、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