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起步之年,也是“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启动年。今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法治山东建设,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文章,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在法治宣传“转型升级”、法治创建“优化升级”、法治文化“提档升级”、载体平台“换代升级”上狠下功夫,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平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整体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实现“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良好开局,为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七五”普法启动工作。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升级”,实现“法律六进”新突破,法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推动法治创建“优化升级”,国家级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区)和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覆盖全省50%以上县(市、区)、55%以上村居(社区)。
——推动法治文化“提档升级”,法治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全面启动,各市、各部门、各行业分别建成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齐鲁品牌,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推动载体平台“换代升级”,突出抓好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阵地。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成员单位间工作信息交流进一步通畅,协作配合进一步密切。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 “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实施工作
1.编制出台“两个规划”。 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和《山东省2016—2020依法治省规划》。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关于〈山东省2016—2020年依法治省规划〉的决议》,审议通过《山东省2016—2020年依法治省规划》,提请省委、省政府转发《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2.启动“七五”普法工作。 协调召开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会议,反馈总结验收工作情况,研究 “六五”普法总结表彰事宜,确定“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筹备召开第十五次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全面部署“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适时召开“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全面宣传解读“七五”普法规划和2016-2020年依法治省规划,为“两个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全省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指导水平。指导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七五”普法规划,周密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充实壮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为确保“七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实提供人才支撑。
(二)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3.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重点结合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和党内法规,注重国家法律法规宣传与党内法规宣传的衔接协调,贴近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和党内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厉行法治、遵规守纪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4.突出加强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农民工群体普法教育,全力做好法治扶贫工作,突出抓好贫困人口法治宣传,组织开展普法宣传进民企、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活动,建立完善农民工普法教育机制,针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学法用法需求,广泛宣传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治宣传覆盖面、实效性。做好新颁布新修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全民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5.深入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做好迎接《意见》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准备工作。按照司法部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协调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定期法律考试、任职法律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履职考核等制度,推广滨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法、临沂领导干部带头讲法等制度,推动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可操作、管长远的制度措施,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纳入本地、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考核评估,推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6.着力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 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青少年权益保障)指标体系。加强和改进高校法治教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联合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等部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评选命名活动,着力打造一批高层次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学习,把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与基地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7.推动落实“大普法”教育机制。 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由政府推动向社会能动转变。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形成以案释法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普法实效。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教育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研究制定《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健全完善提供法治保障。指导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保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措施。
8.拓展法治宣传载体阵地。 深化“法律六进”,推动普法宣传向邮局、银行、车站、码头、宾馆等流动人员密集场所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覆盖面。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改版升级山东法治网•齐鲁普法网,扩大@山东普法微博影响力,开通山东普法微信,发挥《法治通讯》宣传窗口作用,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制度。精选各地各部门“以案释法”经典案例,集结编印“以案释法”系列丛书,免费向社会发放。认真组织做好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全国百家网站暨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的推选工作。
(三)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9.深化法治创建活动。 根据司法部部署,研究制定《深化法治创建活动的意见》,修订法治县(市、区)、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法治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召开全省法治创建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基层法治创建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法治创建的任务和措施。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组织开展第三批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区)和第七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命名活动,推广典型经验,树立工作标杆,引领法治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行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主任、企业法律顾问等制度,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10.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 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实现依法治理在部门行业的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窗口)、依法管理示范学校等评选命名活动, 促进依法治理工作扩面升级。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1.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拓展工程。 加强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设施建设,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借势借力,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年内,各市、县(市、区)和各部门、行业分别建成1-2个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
12.实施法治文化精品创作工程。 联合省直监狱、戒毒系统选择部分反面典型制作普法警示教育光盘,下发各地放映观看,引导各市打造展现齐鲁特色、“接地气”的优秀法治文化产品。鼓励引导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完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法治文化优秀作品库,组织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法治文化精品,激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创作热情,繁荣法治文化创作。
13.实施法治文化活动惠民工程。 广泛开展“法治人物”“法治事件”“法治好新闻”命名评选,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图书阅读、法治征文等法治文化活动,加大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和展示力度,提升法治文化的吸引力,不断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千场法治电影下乡村、万册法律图书赠基层活动,进一步活跃群众法治文化生活。
14.实施法治文化品牌创建工程。 深入挖掘齐鲁传统文化的法治元素,发挥地域、部门、行业特色文化优势,促进法治文化与儒家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生态文化、饮食文化等相融合,充分提炼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成分,培树法治文艺精品,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叫得响的法治文化齐鲁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行业实际,凝练一个法治文化重点,打造一个法治文化品牌,选编一批“以案说法”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带头讲法先进法治人物,形成“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部门有特点、行业有亮点”的法治文化格局。
15.实施法治文化媒体传播工程。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精心打造100个媒体公益普法品牌栏目,形成“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法治文化传播态势,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打造各类“以案释法”平台载体,将法治文化教育渗透到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全过程,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身边事、身边人,感悟法治真谛,感受法治力量。
16.实施法治文化理论创新工程。 依托省内重点院校、法学会、法研所、律师协会等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探索建立法治文化研究基地,深入开展齐鲁法治文化研究,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丰富法治文化内涵,努力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提升我省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