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不动摇,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点工作不放松,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实现平稳发展,民生继续改善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稳增长达到既定预期。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推动经济稳中前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770.6亿元,同比增长8.8%,处在平稳较快区间,其中第一产业299.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2215.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3256.3亿元,增长9.1%。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3.1亿元,增长12.7%,税收比重79.9%,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新增城镇就业18.7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8万人,均超额实现全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24%,低于控制目标1.76个百分点。
(二)调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坚持提质增效、稳中促优,打造产业升级版取得明显进展。服务经济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4%,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750亿元,增长29.9%,旅游消费总额657.9亿元,增长14.7%,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4.4亿元,增长12.6%,入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608亿元,增长50.8%。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重汽集团、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调整中发展壮大,齐鲁制药迈入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行列。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丰收,“菜篮子”供应稳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51家、5391家和958家。创新驱动作用增强。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6%,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430个,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扎实展开,“十二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三)增投入积蓄有力后劲。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科学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3.4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前移4个位次。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农业投资增长18.4%,工业投资增长2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2%,文化体育和娱乐、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服务业投资均增长20%以上。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3%,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三年来,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25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30.7%,111个实体经济项目建成,预计年新增收入900亿元、利税50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引进市外投资851亿元,增长13.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引资比重达到50%。与全国工商联知名民营企业签订投资协议2130亿元,引进了传化(泉胜)智能公路港、修正医药基地、中弘鹊山龙湖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四)抓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美丽泉城建设力度,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4%,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东部中央商务区、西客站片区等22个重点片区全年完成投资540亿元,施工面积4400万平方米。平阴锦东、济阳崔寨、商河南部新区、章丘绣源河等片区开发加快,14个省、市示范镇完成投资10亿元,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到106个。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机场路及南延工程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市区“高快一体”快速路网加快建设。新增供热面积780万平方米,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2.6%,供水普及率98.5%,燃气气化率98.8%。“六城联创”成效显著。泉群实现持续喷涌,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完工,玉符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3.2公里,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治理破损山体18处,完成山体绿化29处,建设山体公园13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2%。创建省级生态县(市)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47个,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提高到95%。
(五)强县区促进区域联动。做大做强县区经济,主动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区域联动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心城区经济提质增效。东部中央商务区入驻重点企业450家,汉峪金谷等载体加快建设,市区税收亿元楼宇发展到32座。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入全国试点,7家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历下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17亿元,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财力继续壮大,高新区“三次创业”扎实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1.8%。县域经济加快发展。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历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商河县增长19.6%,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均增长15%左右。南部绿色发展和北部跨河发展取得新进展。柳埠镇建设改造稳步推进,门牙、藕池等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建成投用,北跨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实现突破。区域一体化推进机制更加健全,交通运输、旅游、金融等合作启动。济南、莱芜两市间交通条件更加便捷,通讯、户籍、民生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取得新进展。
(六)促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发展增添新的力量。简政放权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市级审批事项目录,15个部门“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整建制进驻审批服务大厅。市场主体活力大幅释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0.1万户,同比增长68.9%,为企业减负149亿元。24家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得到一次性安置,部分企业探索形成振兴发展新路子。要素市场加快建设。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10.2亿元、贷款余额10002.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44亿元,2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开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齐鲁银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设立。城乡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妥善处理国有土地城市历史遗留无证住宅54730套,建筑面积493.1万平方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开,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
(七)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积极创新机制,增创发展优势,开放型经济再上新水平。对外经济稳中向好。完成进出口总值1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60.6亿美元,增长10.5%。实际到账外资14.3亿美元,增长8.7%,其中新批外资金融服务机构到账外资4.5亿美元,成为利用外资新亮点。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1.5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3.9亿美元,增长58.3%。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亿美元。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承载功能增强,B区(空港功能区)申报工作启动,中新知识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济南空港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启动。
(八)解难题保障民生改善。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9.6%,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7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26元,分别增长8.7%和11.2%。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十年上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2处,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2.6%,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5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9525套,基本建成20329套,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群众体育等工作都有新的进展。乡村扶贫解困工程全面启动,部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空气、食品、水等基本安全问题,空气质量改善率达15.9%,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20万农村居民和5.2万农村学校师生喝上干净水。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均圆满完成。
同时受宏观经济波动、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影响,计划执行中也出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消费增长乏力,稳增长面临较多困难。二是发展动力面临调整,新旧增长点转换青黄不接,亟待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实力依然不强,南部绿色发展、北部跨河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四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难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交通拥堵严重,雾霾天气频发,距离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2015年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国内经济保持总体向好态势,我市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亟需发生新的变化,我市长期累积的矛盾和问题持续暴露,也会加大发展的难度。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考虑外部环境、运行走势和发展需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安排,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6%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5%左右,招商引资增长11%左右。
(二)结构效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县域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三)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小城镇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更加健全,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左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40%。
(四)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5%以上。
(五)社会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以内。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增强针对性和具体化,重点落实好以下10个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关于稳定增长的主要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内需拉动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平稳较快区间。
1.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结构调整、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领域投入力度,争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抓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建成见效,启动实施“项目建设两年提升计划”,推进220个重点项目和48个重点预备项目,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抓好全国工商联知名民营企业签约项目的跟进落实,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编制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围绕交通、能源、市政等政府投资领域,推出一批民间投资能够参与建设运营的具体项目。
2.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落实好国家、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举措,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健康养老、信息、旅游、体育等领域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稳定住房消费,统一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住房贷款认定标准,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和提取条件。加快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促进信息服务平台、有形连锁网点和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引导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梦幻星空等项目尽快建成运营,吸引和扩大增量消费。
3.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用好财政性、政策性资金,清理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提高基金注资、投资补助、担保补贴等运作水平。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继续做好企业债券发行申报。推动实施政府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和主办银行制度,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地方金融发展,做大做强市农村商业银行。完善风险跟踪机制,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关于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大领域和工程,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规模化、融合化,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1.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抓好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聚智科技连续玄武岩纤维、龙泉新能源电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高性能半导体产业链、智能电网、住宅产业化等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努力突破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抓好济南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设计中心、唐冶设计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职业培训,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园区。加快建设五峰山、波罗峪等养老健康产业园区,支持建设适老型住宅,大力发展养老健身器材、养老服务等产业。
2.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继续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全景网山东路演中心,探索建设鲁台金融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信息通信创新产业新区,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传化(泉胜)智能公路港、西部新城会展中心、南部山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景区等建设。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继续做好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过剩产能化解工作。
3.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推进东部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等总部经济载体建设,加大本地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区域总部和职能型总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应用,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设计及打印、智能控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济南智造”品牌。理顺推进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实施智慧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三城统建”。推动重点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农业向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领域延伸,形成“接二连三”发展格局。
(三)关于创新驱动的主要措施。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功能,推进新材料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申报国家级、省级自主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科技研发和全面推进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与周边城市的科技交流。继续实施“5150”引才计划,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强化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改善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发挥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完善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和市场化创业资本运作机制,推动科技项目与创业投资有效对接。推动商业银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发展专业化科技金融机构。
3.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落实好济南“科技十一条”,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是新创办企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研究制定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健全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四)关于城镇建设的主要措施。推动城镇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1.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全市产业布局规划,修编完善53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东部新区、西部新区、滨河新区开发,抓好西客站、中瑞田园生态城、唐冶、华山、北湖等重点片区建设。改造提升老城区,推进大魏、北大槐树等棚户区改造以及印象济南、华润兴隆泛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博西片区、北湖片区、纬十二路东片区等总占地面积约805万平方米的22个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旧城区改建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项目。大力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高快一体”路网建设,完成二环南路西段、东段建设,推进二环南路东延、二环西路南延、二环东路南延、凤凰路道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大慢行、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开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黄岗、龙洞等13个公交换乘枢纽、停车场和维修保养基地,积极发展无轨电车等交通方式,新辟公交线路20条。加快石济客运专线、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长清黄河大桥等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青银高速公路扩建、济青高速铁路、货运北环线等重点项目,抓好济南至泰安和莱芜城际铁路、国道220线平阴段改造等前期工作,继续促进农村公路网化。
3.强化能源安全保障。编制“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统筹市内外可利用能源,结合“外电入鲁”,积极推进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及配套输变电设施建设,尽量多引电入济,加强周边大电厂供热研究,推动“外热入济”。建成大唐平阴风电三期、国电长清风电二期、商河玉泉生物质发电等项目,推进中石化山东省天然气管道公司济青二期管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市域天然气高压管网,开工济西燃气热电冷联产项目,构建低碳节能经济安全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4.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加强防洪防汛、防震、消防等城市安全和应急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全民城管体系建设,完善市、区、街、居四级管理网络。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减少垃圾产生,强化分类收集,提高运输密闭化水平,努力解决露天烧烤、建筑渣土等群众关心问题。
(五)关于区域协调的主要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联动,加快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1.做大做强城区经济。加快东部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西进时代中心等建设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特色街经济。改造提升明府城和商埠区,开展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抓好旅游、商贸等设施建设,实施宏济堂、齐鲁金店等“老字号”振兴工程。制定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意见,抓好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等企业搬迁改造,研究实施搬迁后土地再开发。加大对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规划建设大型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引导市区部分市场外迁发展。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落实好县域差别化扶持政策,开展政策效果分析评价,适时加以完善和延续。推进市与县(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责任,建立两级政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推动县域工业化,加快发展24个中小产业集群。结合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推动部分搬迁企业落户县域发展,启动商河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
3.加快南部绿色发展和北部跨河发展。进一步完善南部山区规划体系,争取完成柳埠镇驻地四村改造一期1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完成门牙片区农家乐改造,推动藕池、青杨峪等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加大黄河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新材料产业园区承载功能,加快中弘鹊山龙湖、东方威尼斯等项目进度。
4.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按照省部署要求,推动组建大气污染防控等专业委员会,加强城市间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开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协调联动发展研究。推进济莱同城化,编制“十三五”济莱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济莱城际铁路预可研,加快省道242线济莱段改造和济莱快速连接线工程建设,推动银行间、企业间同城资金结算。
5.做好经济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协作,组织企业参加西洽会、渝洽会、喀交会等国内重要经济合作活动,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平台。完成援藏、援疆和对口扶贫协作重庆武隆县年度重点任务。
(六)关于支持“三农”的主要措施。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向好态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1.提高农产品供应能力。完成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功能区建设,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争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施种苗产业创新工程,建设市级蔬菜标准园30个、应急保供菜田20万亩,打造现代畜牧示范区8处以上,培育黄河湾、白云湖等优势特色渔业品牌。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整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支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农产品质量检测。
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完成济阳、商河等5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1.2万亩。继续推进邢家渡、绣惠、葛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改善山丘区灌溉条件,完成“五小水利”工程800处。发挥市农科院龙头作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5项。推进1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增强6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作用。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设立农业投融资担保基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业示范园区、蔬菜标准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各30家。
4.积极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加大农产品信息化营销力度,解决好销售难、费用高问题。提高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和水质合格率,解决2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开发,争取6万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七)关于生态环保的主要措施。继续推进国家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和卫生城市“六城联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建设水生态文明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缓解水资源压力,努力保持泉群持续喷涌。完成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龙泉湖五库联通工程建设,开工东湖水库输水工程,推进雪山等水厂改造,保障水资源供给。继续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严格用水指标考核。推进玉符河综合治理、小清河湿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光大四厂二期、西区污水处理厂、临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完成38家重点排污单位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
2.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开展严查严控执法行动,推动工业污染源达标提升。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施重点领域“煤改气”,继续推进余热利用工程,推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完成省下达的9.2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积极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新增公交车70%以上、出租车100%使用新能源与清洁燃料。提升成品油品质,确保车用燃油品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加强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主城区主次道路机扫率达75%以上,裸露地面全面消除。加强餐饮油烟整治,确保餐饮服务单位达标排放。
3.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制定推进节能产品认证的实施意见,并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严守546万亩耕地红线,全面实行国有建设用地网上交易,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抓好餐厨废弃物、污泥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以上,新增清洁生产审核单位50家以上。抓好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实施百座山体绿化工程,完成山体绿化提升10座,建设山体公园16处,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推进章丘、平阴、济阳、商河生态县(市)创建工作。
(八)关于深化改革的主要措施。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经济体制各项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1.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编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集中开展各类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审核优化,修订办事指南,向社会公开市、县级行政权力清单。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推动政府由服务生产者向组织监管者转变。制定公布市、县级政府责任清单,分类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继续完善“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区域综合评价评估,建设产业地图信息系统,推动实行网上并联审批。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企业设立“三证合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
2.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后续监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管理机制。研究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意见办法,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探索公用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市政等政府投资项目,研究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运营机制,研究出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施办法、市属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意见。继续推进44家国有困难企业改革发展,做好大易造纸、蔬菜集团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4.推进价格改革。按照省深化价格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制度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推进阶梯式气价改革,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力争年内正式启动。加快推进供水价格改革,出台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健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价格政策,严格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电价、水价、管道燃气和供暖优惠政策。
5.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结合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及工作方案,积极打造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九)关于扩大开放的主要措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推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
1.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扩大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着力发展文化、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注重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带动出口。增加进口我市急需的能源资源性产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深入开展“三个一”关检合作。
2.提高招商引资规模质量。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落实好晨鸣、信合等融资租赁项目,支持企业通过境外股东借款方式引入外资,继续做好市公安消防支队、市热力公司等借用国外贷款工作。坚持“四抓四不忘”,抓好定向招商和项目效益评估,提高引资、引技和引智水平。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互联互通”规划,研究制定境外投资发展战略,完善财税、融资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境外投资合作。结合区域经济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支持我市重点企业开辟新的市场。
4.打造高端开放平台。完善综合保税区服务功能,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公铁联运物流港区、济南航空城等综合保税产业配套区。推进中新知识产业园、中韩尖端产业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十)关于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注重社会大局稳定,落实好18件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开展“创业政策完善落实年”活动,增强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就业培训五年规划,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制定农民工培训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测预警、失业预防调控“三位一体”的失业预防机制。
2.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改革,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意见,适时推出全市通用的居民健康卡。逐步将公立医院、国有企业等单位举办的基本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重点对象结算比例提高到70%。
3.加大公共养老服务力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申请医保定点门槛。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抓好养老机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以及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新增社会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4.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均衡城乡、区域、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完善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集团化发展、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出台幼儿园保教质量检测标准,全面实施招考分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民办培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5.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2990套,基本建成6584套,其中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7888套,基本建成3584套。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其中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100户。
6.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加强服务(孵化)平台建设,丰富公益创投方式方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继续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7.继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开展“乡村记忆”工程,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实施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普及等资源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升级,扶持100个贫困村建设文化大院,建设5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40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和40个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办好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及第五届民俗、第六届齐鲁民间艺术展演。做好科学普及、史志编纂、社科研究等工作。
四、2015年重点项目安排 按照规模较大、梯次推进、突出重点、条件落实的原则,安排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6334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1146亿元,其中实体经济项目160个,年度计划投资570亿元;城建管理项目60个,年度计划投资576亿元。为搞好项目接续,同时安排重点预备项目48个,总投资1556亿元。
围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创新推进机制,强化全程高效服务,努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一是审批服务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管理,实行集中审批、并联审批,按有关规定简化审查审批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二是要素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加大财政资金、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争取信贷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配套设施需求,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项目。三是问题交办机制。健全项目综合台账管理体系,对项目面临难题,按职责分工由相关责任部门协调办理,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各类检查活动。四是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对重点项目进行调整,切实保证重点项目的关键作用。五是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年度考核细则,明确考核范围、对象、标准等内容,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
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听取各县(市)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基础上,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完成提交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
附件:1.2015年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
2.2015年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3.2015年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工作目标
附件1
2015年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
县(市)区 | 2014年实际完成 | 2015年工作目标 | ||
总量(亿元) | 增长(%) | 总量(亿元) | 增长(%) | |
历下区 | 289.9 | 17.1 | 336 | 16 |
市中区 | 163.1 | 14.1 | 194 | 19 |
槐荫区 | 290.1 | 22.6 | 337 | 16 |
天桥区 | 166.1 | 17.2 | 198 | 19 |
历城区 | 406.6 | 18.3 | 480 | 18 |
长清区 | 211.4 | 20.7 | 254 | 20 |
平阴县 | 201.9 | 21.5 | 242 | 20 |
济阳县 | 208.7 | 18.1 | 250 | 20 |
商河县 | 93.8 | 21.5 | 114 | 22 |
章丘市 | 444.4 | 21.6 | 538 | 21 |
济南高新区 | 466.7 | 21.8 | 565 | 21 |
附件2
2015年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县(市)区 | 2014年实际完成 | 2015年工作目标 | ||
总量(亿元) | 增长(%) | 总量(亿元) | 增长(%) | |
历下区 | 45.1 | 11.4 | 56 | 24.2 |
市中区 | 43.4 | 11.2 | 53 | 22.1 |
槐荫区 | 69.4 | 11.5 | 61 | -12.1 |
天桥区 | 44.8 | 21.2 | 54 | 20.5 |
历城区 | 99.7 | 10.7 | 112 | 12.3 |
长清区 | 83.9 | 15.1 | 96 | 14.4 |
平阴县 | 51 | 15 | 58 | 13.7 |
济阳县 | 120 | 10 | 129 | 7.5 |
商河县 | 32.2 | 17.2 | 37 | 14.9 |
章丘市 | 125.5 | 11.9 | 137 | 9.2 |
济南高新区 | 136 | 8 | 147 | 8.1 |
附件3
2015年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工作目标
县(市)区 | 2014年实际完成 | 2015年工作目标 | |
总量(亿元) | 增长(%) | 增长(%) | |
历下区 | 859.5 | 8.4 | 8.5 |
市中区 | 575.2 | 10.8 | 8.5 |
槐荫区 | 259.3 | 9.9 | 9 |
天桥区 | 274.1 | 9.3 | 9 |
历城区 | 403.3 | 8.3 | 10 |
长清区 | 114 | 7.1 | 8.6 |
平阴县 | 61.5 | 11.1 | 12 |
济阳县 | 70.3 | 9.6 | 9.9 |
商河县 | 52.5 | 10.5 | 14 |
章丘市 | 250 | 8.8 | 10 |
济南高新区 | 238.6 | 11.2 |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