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04.09.2014  18:08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威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49.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312.9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29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53.4:38.9调整为8.0:51.5:40.5。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3%,衣着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2%,居住类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3%,烟酒类下降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34510户,增长4.3%,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5356 户,增长15.2 %。实有注册资本1650.58亿元,增长17.8%,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171.29亿元,增长45.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8.08亿元,增长0.7%;林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6.1 %;牧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6.2 %;渔业增加值117.25亿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0.9%。

  据全面调查,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达到 101.78万吨。其中,夏粮产量44.68 万吨,增长0.3 %;秋粮产量57.1万吨,下降3%。秋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二是气候因素影响秋收作物生长。

  全年水果总产量93.96万吨,增长6.7%,其中苹果83.8万吨,增长8%。

  全年肉类总产量18.47万吨,增长11.4%,其中猪肉10.84万吨,增长4.1%;禽蛋类总产量14.27万吨,下降4.6%;奶类总产量17.48万吨,下降8.7%。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37.91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7%;养殖产量156.23万吨,增长6.3%。全市新建远洋渔船128艘,专业远洋渔船数量达到283艘;远洋渔业实现产量6.4万吨,增长53.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44.72万千瓦,增长0.2%;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9819台,增长3.1%;农用拖拉机282623台,下降0.2%;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6万公顷,机播面积23.38万公顷,机收面积23.4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07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79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34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3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491家,总数达到1990 家,入社成员9.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 20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9家,实现增加值增长11.7%。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 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12.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11.1%,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2个百分点。在36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实现增长,增幅较高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24.6%,医药制造业增长21.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2.59亿元,增长11.7%;实现利税519.68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322.09亿元,增长14.5%。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8.51亿元,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3.71亿元,增长20.5%。第一产业投资12.18亿元,下降47.4%;第二产业投资678.12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投资629.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1233.41亿元,增长23.5%。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6:35.3:64.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1.81亿元,增长12.5%。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37.53亿元,增长1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0.1亿元,增长58.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19.52万平方米,增长9.7%;竣工面积752.81万平方米,下降12.6%;商品房销售面积878.83万平方米,增长20.7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2.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7.29亿元,增长13.5%。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6.92亿元,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0.37亿元,增长12.4%。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48.95亿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34亿元,增长4.4%。从经济成份看,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15.59亿元,增长14.2%;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31.71亿元,增长10.9%。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95.95亿元,增长14.6%,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0.4和8.4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8.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9%,日用品类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0%,汽车类增长8.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71.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出口总额107.02亿美元,增长0.5%;进口总额 64.47亿美元,下降0.4%。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额81.11亿美元,增长8.4%,占全市的47.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90.39亿美元,下降6.2%,占全市的52.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8.96亿美元,增长13.5%,占全市的46%;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7.66亿美元,下降8.8%,占全市的51.1%;其他贸易进出口额4.88亿美元,下降11.5%,占全市的2.8%。从主要贸易市场看,我市企业与20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与韩国贸易额52.26亿美元,下降1.1%,占全市的30.5%;欧盟21.0亿美元,增长1.1%,占全市的12.2%;日本19.06亿美元,下降7.9%,占全市的11.1%;美国16.83亿美元,下降0.1%,占全市的9.8%。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5.79亿美元,下降5.0%,占全市的42.8%;纺织服装出口21.98亿美元,增长18.9%,占全市的20.5%;农产品出口14.86亿美元,下降1.7%,占全市的13.9%。

  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112个,合同外资9.23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到账外资9.20亿美元,增长15.0%。从实际到账外资来源看,主要来自13个国家(地区)。其中,香港到账外资4.70亿美元,占全市的51.0%;韩国到账外资1.93亿美元,占全市的20.9%;美国到账外资1.17亿美元,占全市的12.7%;欧洲到账外资0.21万美元,占全市的2.3%。从实际到账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52亿美元、5.18亿美元和3.50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外资的5.7%、56.3%和38.0%。

  全市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4家,完成中方投资额2.76亿美元,增长44.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33亿美元,增长36.6%;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1977人,增长13.1%。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15个,利用国内资金553.83亿元,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60公里(含农村公路),增长2.3%。全年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17760万人次,增长2.2%;货运量6398万吨,增长8.7%。全年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83.1亿人公里,增长2.5%,其中,铁路3.9亿人公里;公路75亿人公里,增长2.0%;海运4.2亿人公里,增长3.6%。全年铁路、公路、海运完成货物周转量300.5亿吨公里,增长6.4%,其中,铁路0.8亿吨公里;公路94.4亿吨公里,增长9.3%;海运205.3亿吨公里,增长5.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001万吨,增长12.9%;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增长13.1%;港口旅客发送人数197万人,增长7.7%。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4.6万人次,增长25.6%。全市新增机动车6.74万辆,保有量达到74.39万辆,其中新增小型汽车5.53万辆,保有量达到44.49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7.64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4.99亿元。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22.5万门,用户总数68.65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59万门,用户总数298.7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87.04万户。城市出口带宽达440G,宽带用户总数76.09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996.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8.85亿元,分别增长10.4%和14.0%。国内游客2952.79万人次,旅游收入324.08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5.2%。入境游客43.9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9亿美元,分别下降3.8%和5.7%。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22亿元,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166.53亿元,增长1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3.99亿元,增长8.0%。其中,科技支出增长24.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4.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2.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79.25亿元,比年初增加317.4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336.69亿元,比年初增加129.8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64.98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719.37亿元,比年初增加44.91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6.64亿元,增长1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10亿元,增长17.6%;人身险保费收入37.54亿元,增长11.7%。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0亿元,增长48.4%。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10.41亿元,增长16.1%;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9.59亿元,增长112.4%。

九、科学技术

  全年累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其中国际先进以上47项。颁发市科学技术奖103项,获得省级奖励22项。全市专利申请量5296件,增长6.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02件,占总申请量的 39.7%。专利授权量 3075件,增长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23件,占总授权量的13.8%。

  扩建、新(筹)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新增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入网仪器累计数量达到263台,新增79台;全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累计达到1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总数达到142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总数达到14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6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12.4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6%。

  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8件;地理标志商标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11件,其中新增12件;威海市知名商标111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山东名牌产品206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6126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8023人;职业中专20所,在校学生12712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38601人;普通初中86所,在校学生82609人;小学95所,在校学生 10088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59人,在校生421人;幼儿园28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9728人,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

  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6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1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71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07所,其中,医院30所,卫生院66所,门诊部20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3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4所,妇幼保健机构5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75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55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1137张。卫生技术人员1881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545人。

  全年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43次,参加活动人数达4万余人次。新建497处农民体育工程设施。在第12届全运会7个大项中,威海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5枚,其中金牌12枚;组队参加了23项山东省锦标赛,共计获得奖牌150枚,其中金牌88枚;参加了冠军赛18个项目的比赛,共计获得奖牌126.5枚,其中金牌66.5枚。

十一、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32平方米。

  全年发电157.9亿千瓦时,增长2.7%。实际用电量100.7亿千瓦时,增长3.2%,其中工业用电量 68.5亿千瓦时,增长2.5%。全年供水总量6621万立方米,增长3.8%。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57.51万人,天然气供气量6338万立方米,增长10.0%。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达3197万平方米,增长7.1%。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4条,线路网长度22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789公里。公共汽车926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81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9.6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43辆。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4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89个,投资额3.17亿元。市区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优和良的天数342天,达标率93.7%,其中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优的天数130天。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9.2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81万人和3.46万人。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42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2元,增长11.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127元,增长8.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93元,增长12.5%。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5%,农村居民为34.3%。

十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2013年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80元,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4.5元。全市有83.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19.5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136.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1万人,参保率达到99%。有2.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有6487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8563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7%、3.9%、6.9%、2.2%和4.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8万人,适龄人口参保率99.5%,有41.7万城乡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共发放养老金4.8亿元。

  年末全市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9家,拥有床位17689张,收养人员11335人。全市共投入资金7733万元,将36708名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投入资金4524.2万元,保障全市五保老人10084人,敬老院59所。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4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2700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威海统计年鉴—2014》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有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文“增长”未经特殊说明,均为同比口径。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主体、驰名商标数据来自市工商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市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市农机局;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利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内资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局;公路通车里程数据来自市公路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市铁路局;公路运输、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市民航局;机动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电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局;固定电话、移动网络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科技、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名牌产品数据来自市质监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有线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建成区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供热、供水、燃气、公交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委;电力数据来自威海供电公司;环保数据来自市环保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