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铿锵前行——2013年至2016年宁津县城管执法工作纪实
宁津县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6.7万,6纵7横13条主干道路贯穿城区,城区内公共绿地面积240万平方米、街道保洁面积300多万平方米。2013年以来,该县城管执法局以“优化城市环境、方便市民生活”为己任,以党建促发展,不断夯实队伍建设、创新工作体制,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发展。
一、砥砺奋进,凝聚合力
2013年是宁津县获得的“省级卫生城市”这一荣誉称号的复审年。为确保复审目标的圆满实现、全面促进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该局强化内部管理,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工作高效的城管执法队伍,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此,宁津城管就走向了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强化的有效发展之路。
一是以学习教育促队伍建设升级。党建工作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鼓舞士气、凝神聚力的重要作用。结合全县党员“1+X”网格化管理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及“两学一做”教育,该局建立了谈心谈话、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规章制度,以局党组成员为首的全体党员自觉地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日常性工作,及时纠正思想上、行动上的各种错误,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全局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模范带头作用。2013年以来开展党的学习教育216课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环卫工人11次、购置帮扶物资共计5万余万,给帮扶村捐款3次、6万元,全局的妇女同志自发为困难环卫工人捐赠衣物1000余件,全局发生好人好事42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000余件,7人被评选为诚信A级个人、7人获得市级、2人获得县级荣誉称号。全局树立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二是以督察考核促队伍纪律严谨。将督察考核机制作为加强城管队伍管理的重要抓手,强调“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制,推行主要负责人总负责、督查科具体抓的多级联动机制,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疏理完善,规定了量化的标准、办事的流程、考核细则、奖惩办法,形成《规章制度汇编》在全局印发,使规章制度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办事依据、考核手段,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靠机制用人”的建制目的,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了各项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以群众监督促工作作风扎实。坚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通过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公厕选址、地下垃圾箱选址、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站选址、马路市场治理、露天烧烤治理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征集。2013年以来,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500余件,有相当一部分意见建议被吸收到城管长效管理机制中。自觉接受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仅拉近了城管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促进了城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是以廉政建设促工作效能提升。逢人事、财务、计划等重大问题的决定,领导班子都要讨论决定;定期重申中央八项规定、各项纪律文件,建立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职工的《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明确每个廉政风险点的责任人,制成《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与廉政格言、警句、书画等一同上墙,打造廉政文化墙,使廉政文化成为城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诚信度征询列入工程招标工作范围;公开举报电话、投诉网站、邮箱,接受人民群众对城管队伍的全方位监督,激励全体人员奋发进取,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细微之处,关注民生
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管理好城市、让市民满意”是该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职责也是工作目标。2013年以来,该局从小处着想、从细微处入手,积少成多,汇流成河,使“服务民生”这一主题不断得到实践,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一是修好背街“小空间”,赢得民心“大空间”。背街小巷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虽然细小但是涉及面广。经过多年的使用,县城区很大一部分背街小巷的路面坑洼不平,雨天一身泥、风天一身土,十分影响市民出行。对此,该局将背街小巷路面的维修作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经过深入致地摸底排查后,积极与县财政沟通,针对各条背街小巷的实际,确定维修地点、面积、施工方案。为保证背街小巷的维修工程质量,牵头组织了维修工程的公开招投标,1个月的时间全部完工。此项工程的完成,使宁津城区122条背街小巷30786.5平方米路面得到重新硬化,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他们还完成了中心街广场东侧、浙江精品一条街隔离护栏的安装,彻底消除了占道商贩占道的条件;完成了城区各街道、福宁河景观带9140平方米、15000余处彩砖的维修、更换,保证了人行道路的平整。
二是铲除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建成温馨健康的“小绿地”。沿街闲置空地易形成垃圾杂物堆。垃圾、杂物的随意堆放不仅扩大垃圾污染面,更易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视觉污染,影响市民出行的心情。对此,该局动用机械设备将城区沿街空地内的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结合周边环境、道路绿化风格建成了一块块小绿地,2013年以来完成了香江大街东段、宁德路中段、兴隆小区门口等15块绿地的绿化,共6200多平方米。同时,为便于群众投放垃圾,安装了地嵌式垃圾箱,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现象。
三是清除垃圾死角,还居民一片“清爽”地儿。受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市民城市意识较差,沟边、湾边、路边小空地极易成为垃圾堆积地,再加上城市管理力度有限,产生了一些占地2-5平方米的垃圾死角。尽管占地不多,但是给途经此处的市民带来十分不好的感受。对此,该局对全县城区展开了地毯式普查,根据行政区划分清责任单位、责任人。对城区规划区内的垃圾死角该局动用各类机械进行清理,不能使用机械的动用人工清理。2013年以来,清理17条背街小巷道路、2条沟渠、5个家属院、1个市场的垃圾共2000余吨,在垃圾集中地域修建地嵌式垃圾箱共计15个。同时,加大对垃圾投放点的宣传,安排专人在垃圾点处全天蹲守,号召市民将垃圾倒入垃圾收集设施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垃圾死角的再次形成。
四是做好雨雪天气应对工作,方便市民出行。为保障城区市民的出行安全,该局制定雨雪天气应对机制,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在大风、大雨、大雪天气来临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首先通过短信、网络、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做好预警告知;再是实地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破损广告牌匾、绿化树木、线杆、井盖等及时告知责任单位、责任人,督促其完成修复;每年汛期来临前,该局都会把城区3527个雨水井收水口及其支管道进行全面疏通。汛期后、大雪降临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发,清除混着雨水、积雪的垃圾、杂物,清除责任路段的积雪,还市民一个整洁的出行环境。在城管局干了20多年的老城管史金池在一次防汛任务中,穿着雨衣、赤着脚、站在积水中,一边用手捞着阻塞雨水井箅子杂物,一边笑着与同事讲:“城管局的人生的怪,人家下雨都往家里跑,城管局的人却都往大街上跑。”别认为他是一名一线的职工,其实他是收费一科的科长。2013年2月11日,是农历的2013年正月初二,这天夜晚一场大雪覆盖了全县,为确保城区各条道路交通畅通、保证车辆、行人的交通安全,该局主要负责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在晚上10点一同走向街头,在城区洒下了30多吨融雪剂,动用了17辆垃圾清运车清运出100余吨积雪,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才把道路积雪清理干净,这让第二天早上出门的人深感意外。在城管局,雨雪天气就是命令,多年来,无论是一线职工还是班子成员,只要雨雪一到,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到达大街上的指定位置。守护城市是他们的职责,他们将这份职责放在了高于家庭、高于个人的重要位置。
三、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城市管理体现着城市品质,关系着城市承载力和群众幸福指数。2013年以来,宁津县城管执法局立足民生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全方位开展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大气污染防治和市容市貌治理工作,展现出新宁津的独特魅力。
一是大规模绿化,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绿、就近见绿。2013年以来,该局认真领会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绿化数量上向省级园林城市靠近、在绿化质量上向生态园林城市靠近。投资1941.75万元,建成了康宁湖公园二期、杂技文化广场、林荫停车场、文体植物园、文昌路、长江大街等13处道路绿化工程,建成检察院北侧街头小游园和314线与249线交叉口绿地,完成了津泉路东侧小游园的升级改造。新增德州市建设工程“天衢杯”优质奖1项、山东省裸露土地绿化示范项目2项,新增省级花园式单位3个、市级花园式单位34个。累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使全县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240万平方米。在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的同时,为宁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副度增加环卫基础设施,缓解了入厕难、垃圾倾倒难、清运难、处理难。近年来,该局变挑战为机遇,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2013年至2016年我县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投入累计8690.8万元,其中为城区累计投入3570.8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车间升级、扩容工程、城区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城区部分地段垃圾收运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建旱厕8座、新建公厕12座、新增垃圾清运车辆8辆、洒水车1辆、洗扫车4辆、地嵌式垃圾箱72个、地上垃圾箱65个、果皮箱500个、电动垃圾收集三轮及保洁三轮车65辆。为乡镇投入5120万元,完成了9座乡镇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采购了11362个垃圾桶、1222辆保洁三轮车、46辆大型垃圾转运车,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城区市民入厕难、城乡居民垃圾倾倒难、清运难、处理难的问题。
三是防治大气污染,扬尘、油烟治理效果明显。该局从讲政治、利民生的角度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渣土运输扬尘和道路扬尘的治理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真情、用实招,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2016年以来现场督办、协调相关单位30余次,在制定实施方案、管理机制、工作标准和严格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前期的动员,城区30辆渣土清运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密闭设施,56家烧烤店全部安装了无烟烧烤炉,30家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产生油烟较重的饭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8个商砼企业、8个堆料场、15个煤场全部按要求对堆料进行了覆盖,30家在建的建筑工地的出入口全部进行了硬化并安装车轮冲洗设备。城管局的4辆洗扫车、2辆抑尘车、2辆洒水车满负荷作业,执法队员昼夜巡查与GPS监管相结合,强力监管城区范围相关单位和个人,有效地抑制了我县城区道路扬尘和小油烟的污染。
四、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城市管理工作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城管工作的出发点、立脚点。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功能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城市管理功能单一、感知迟缓、应对低效的弊端频现。对此,宁津县城管执法局本着“创新、协调、发展、共享”的原则,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环卫工作逐步推向市场化。环卫工作“管干分离”是解决环卫部门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弊端,吸纳社会资金、社会先进力量、充实环境卫生事业、提高环卫监督力度、提升环卫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2013年开始,该局充分调研平原、昌邑等地环卫工作市场化成果的前提下,探索、实验性地在我县开展了中心街广场保洁、小广告清理的市场化管理。经过一年左右的试运行后,环卫工作市场化的应用在我县城区环卫工作中显现出优点。2015年该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城区28座公厕、康宁湖景区保洁纳入了企业化管理范围,在柴胡店镇、时集镇、刘营伍乡、津城办实行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托管。环卫工作市场化,一方面保证了城乡环卫工作标准不降、人员不减、干劲不松,另一方面也在乡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和城区其他路段保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二是监管工作呈现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该局将57辆环卫、执法车、30辆渣土清运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监管平台设在城管局,监管处室、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都能在全天任何时间调看。我县数字城管平台建成以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手机全部与数字城管平台相连,不仅可以随时调查机主的工作状态,更能实现问题上传、任务派遣、核查的综合处理。同时,该局还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查看任务办理情况,有效地提高了城管工作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市容市貌管理责任化。对城区容貌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分成四个片区,分属四个执法大队,在四个片区内再划分若干网格责任到中队,每个中队4个执法队员,就是责任片区的第一责任人。四个片区的执法大队每季度轮换一次。日常工作中,各个责任片区的责任人只在自己的责任区内进行规范管理,遇到需集中执法时,多个责任片区抽调人员组成新的执法队伍进行专项管理。责任区的划分增强了执法队员的责任心,对重点地段、违章行为发生频繁的区域实行定岗盯守,在早、中、晚三班轮流上岗,工作时间延长到16个小时以上。这一措施在露天烧烤的集中整治、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集中整治、居民小区、学校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违章建筑的强制拆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年来,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认可和支持,群众自发地为环卫工人捐赠防暑物资、防寒物资2万余件,正阳路一个饭店自发地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整整两年。社会的暖心行为激励着这支队伍再创佳绩,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年省级卫生城市复审、“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把我县城区的环境容貌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宁津县城管执法局 尹会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