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下面是董秀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词。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
2014年,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国家和省确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一是 突出区域共治。山东省将17市全部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监测、统一信息发布”的原则,实施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17市建立了党委、政府强力推动,部门强化监管,公众积极参与,企业积极治污,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格局,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严格落实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系列标准,每一阶段限值实施前加强宣贯,坚持依法行政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二是 加强监督指导。全国人大、省人大先后对我省和部分市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视察和督导。2014年省环保部门办理的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的提案达18件,为历年来数量最多,省政协组织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监督。省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2014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内容开展进行专题询问,受省政府委托,15个部门或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应询答问人回答询问,这也是省人大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进一步巩固了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格局。 三是 强化部门协同。省政府统一组织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发改、经信、公安、住建、工商、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从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建筑扬尘防控、机动车污染控制、油品品质保障等专题开展专项检查。专项行动结果向省政府汇报后向社会公布。以政府专项行动为载体,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合力。 四是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坚持每月公开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每月更新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和环保部门监管情况,既晒企业治污信息,又晒环保监管情况(“双晒”)。建立省市县三级环保政务微博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宣传和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建立信访、舆情与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烟粉尘“随手拍”和超标企业“点名”活动,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五是 顺利完成APCE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我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制定并严格落实了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会议期间,对济南等6市实施了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最大限度遏制了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污染排放,6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8.8%。
(二)探索建立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约束性机制。一是 干部考核。2014年4月,山东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度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分值提高到150分,并首次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分值占40分。 二是 信息公开。省政府每月公布全省大气17城市空气质量和同比变化排名。 三是 生态补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鲁政办字[2014]27号),对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的市,由省级给予补偿;对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的市,由市级向省级补偿,一季度一兑现并公开。济南等10个市,针对县(市、区)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省级财政向17市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1335.5万元,各市共向省级财政上缴生态补偿金413.5万元。 四是 项目限批。对上年度空气质量不达标,且季度同比恶化的市,实施了涉气排放的建设项目的从严审批。 五是 责任追究。对突出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并进行后督察,对经挂牌督办仍没有解决问题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并依法追究相关方面的法律责任。2014年,山东省公安机关立案环境资源类案件9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12人,其中,刑事拘留739人,批准逮捕239人,移送起诉252人。
(三)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 加快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外电入鲁”三条新通道全部获批并已开工建设。完成了2013年国家下达的涉及14个行业、111户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370户企业计划外主动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淘汰炼铁产能130万吨、炼钢产能60万吨。 二是 积极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治理,部分行业按照2020年排放限值实施提标改造。2014年全省煤电机组3379兆瓦完成脱硫再提高,24528兆瓦完成脱硝改造,18873兆瓦完成除尘提标改造。除长期停运的外,应实施治理的8370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已全部完成脱硫改造;列入一期行动计划的6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已全部完成脱硝改造。煤电机组治理和水泥企业脱硝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13-2015年目标任务。山东省已有8台燃煤机组达到燃气机组的排放水平,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奠定了基础。 三是 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取得突破。省公安厅牵头大力推动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工作,截至2014年底,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9.6万辆,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56%。 四是 全面推进扬尘污染治理。组织开展了“治渣土、控扬尘、保安全”建筑渣土治理集中行动,召开了山东省城市建筑渣土运输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发布了《山东省城市建筑渣土管理“十个必须”》,渣土运输车辆管理进一步规范。五是裸露土地绿化成效明显。全省普查出的7377万平方米裸露土地中,已累计绿化6958万平方米,占94.3%。
二、取得的成效
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山东省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其中,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82μg/m3,同比下降16.3%,17个市同比均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42μg/m3,同比下降11.3%,其中14个城市同比改善;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59μg/m3, 同比下降16.9%,17个市同比均改善;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46μg/m3,同比下降4.2%,其中13个市同比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 空气污染仍然较重。山东省PM2.5和PM10平均浓度仍高达国家二级标准的2.3倍和2.0倍,17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 二是 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煤炭消费总量依然较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行业面临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 三是 扬尘治理需进一步加大力度。2014年,全省PM2.5/PM10的比例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表明以工业和机动车排放为主的细颗粒物控制效果明显,大颗粒扬尘控制相对薄弱,城市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渣土车治理、以及矿山开采扬尘控制仍需加大力度。 四是 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基数大且汽车增速快,加之道路拥堵以及油品质量达标率低等,加剧了机动车污染。 五是 未批先建、未验投产等违规项目数量多,且游离于监管,增加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部分企业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甚至对自动监测设备和传输数据弄虚作假。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 积极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外电入鲁”,争取早日发挥成效。积极推进小火电“上大压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核电工程建设。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进燃煤机组与锅炉的超低排放,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 大力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下大力气坚决整治建筑、道路扬尘,清理整顿城乡结合部建材开发加工企业。开展第二轮裸露土地普查,2015年全面完成建成区裸露土地绿化任务。加强各类堆场的治理和环境监管,推行大气污染源网格化管理。 三是 严格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山东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限值,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实行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 四是 尽快出台以奖代补、电价补贴、电量扶持等经济政策,在全省积极推广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技术与环境合同管理。 五是 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全面完成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规范道路和车辆环保管理。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体系,推进油品升级配套政策措施落实,积极推广洁净汽/柴油,严厉打击伪劣油品非法生产销售行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