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评析

08.06.2015  21:15
2015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理念。在立意上,注重考查考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体现了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

  鲁网6月8日讯(记者 王文婷)2015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理念。在立意上,注重考查考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体现了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 

   一、立足主干知识,兼顾考查内容的广度 

  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确导向,侧重对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且知识点覆盖面广。选择题组考查了人口迁移、城市化、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空间结构、荒漠化、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质构造、自然带等核心知识。综合题考查了等高线图的判读、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区位、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区位、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核心知识。 

  试题考查的内容以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为主,如试题中人口迁移、城市化、荒漠化、地质构造、自然带等诸多地理概念,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布局影响因素等地理原理,自然带分布、昼夜长短的分布等地理规律。这些教材中的原理、规律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础,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二、注重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试题侧重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运用,通过比较、判断、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考生地理技能的熟练度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凸显了新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考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1.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对考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能力进行了考查,如第3~4题组、第7~8题组,首先引入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钟摆交通”、“日照时数”的概念,考查立足试题信息,要求考生学习和理解新概念并迁移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解答问题。 

  2.突出了对考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尤其是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发展过程。今年的试题较往年更加注重对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核。如选择题5~6题组,考查由于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绿洲边缘荒漠化问题,考生的思维过程应是:由于绿洲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从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流向绿洲区,从而使荒漠区一侧水分减少、植被减少、沙丘活化、风力侵蚀加剧,从而导致绿洲边缘荒漠化。 

  3.注重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开放性强,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综合题第37题的第(3)问通过跨海大桥的选址问题考查考生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回答赞成或不赞成皆可,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关注社会热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地理试题最大的亮点是取材广泛,信息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实、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挖掘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考生生活的联系。如第1~2题组关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第3~4题组关注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所带来的“钟摆”交通问题;第5~6题组关注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活动导致绿洲边缘区“生态裂谷”的出现;第7~8题组涉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照时数、昼长等问题;选做题第44题关注我国冬夏季旅游人数差异问题;选做题第46题以利用废弃的锯泥生产加气砖为背景,关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图表形式,考查考生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的能力 

  2015年试题共有图表14幅,其中包括第3~4题组的北京市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第5~6题组的绿洲专题图、第7~8题组的日照时数柱状图、第9~10题组的自然带分布图、第11~12题组的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和地质构造剖面专题图;综合题第36题的区域等高线图和气候资料的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综合题第37题的区域图;选做题第44题的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选做题第46题的工业流程图。以图表为载体,通过典型的、多样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突出了对地理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的考查,同时为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尤其是第9~10题组,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打破了以往垂直带谱的呈现方式,呈现出不同地点垂直自然带类型组合的不同和相同自然带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差异,其呈现方式新颖,考查考生图形变换的思维深度。 

   五、创设新情境,综合题的区域性特征突出 

  综合题将区域地理的内容作为分析地理问题的背景素材出现,基础化、图像化特色鲜明,设问角度新颖、巧妙、灵活。如综合题第36题,以美国海岸红杉为载体,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不同的视角设置问题,首先考查了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域的地形特征,然后考查了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温和、湿润、多雾的气候的形成条件,让考生对海岸红杉生长的自然条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分析我国在杭州引种海岸红杉与原产地相比的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最后探究海岸红杉大规模引种后的开发利用方向,让考生进一步了解海岸红杉在我国规模种植的社会、经济、生态的意义。设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对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地理学科多层次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六、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运用多学科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第45题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发生的地震关注近期比较活跃的地震问题。以《明史·五行志》中对1556年发生的华县地震的记载为材料,要求考生分析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考生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的地震灾害相关知识进行作答,解题过程涉及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能力素养;选择题第8题,要求考生计算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考生需要从柱状图中读取3月份的日照时数,同时估算3月份理论上的最大日照时数进而根据题干提供的概念计算日照百分率,解题过程不仅考查了主干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使用了运算的基本技能;综合题第36题以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为背景,材料介绍了海岸红杉的相关资料,解答第(3)问和第(4)问时都涉及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