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 | 现代金融为日喀则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7.09.2015  16:16

    从拉萨出发,我们一路西行,穿过雅鲁藏布江,翻越岗巴拉山口,从褐色山峦到黄土滩地,从碧浪滚滚的青稞最后置身于金色的油菜花海,一路上色彩的巨大变化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颠簸10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此行目的地——日喀则。 

  看着我们兴奋又带着疑惑的表情,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行长魏圣吉笑着介绍:“日喀则是我们西藏的大粮仓。由于这里地形复杂多样,使它成为了西藏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油生产总量居西藏第一位,所以日喀则的藏语意思是‘水土肥美的庄园’。”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如何让日喀则真正成为水土肥美的庄园,作为扎根祖国西南边陲的日喀则金融机构,在50年的历史发展岁月中,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维护市场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日喀则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健全机构  擎起金融支持经济腾飞之翼  
  1952年11月8日,人行西藏日喀则支行正式挂牌成立。从此,作为西藏西南部重镇日喀则当时唯一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职责与使命,拉开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序幕。 
  随着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日喀则金融体系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1979年,建设银行日喀则地区中心支行成立;1987年,中国银行日喀则地区支行成立;199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日喀则分公司成立;1995年,分设农业银行日喀则地区中心支行;2012年中国人寿保险日喀则分公司成立;2014年,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日喀则地区分行正式开业。如今,日喀则已形成了以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西藏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人民银行为核心,人保、人寿、安邦、平安等保险公司和珠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朗建担保公司、阔玺投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又互为补充的现代金融体系。 
  50年来,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经历了和平解放、平叛改革、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机构不断改革,职能不断更迭。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始终肩负着推动日喀则经济发展、稳定金融物价,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任;始终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赋予西藏的各项特殊优惠货币政策,积极促进日喀则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统一币种  打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脉 
  日喀则,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在和平解放之初,藏币、卢比和银元等多币种在此地广泛流通。面对币种不统一、物价飞速上涨、贸易结算混乱,人民生活陷入困境。1959年到1962年,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开始通过发放贷款和国营、合作社收购农副产品等形式组织人民币下乡,采取藏币收兑、禁用外币和银元等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藏币等多币种危害日喀则经济和人民生活健康发展的历史,开启了以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在城乡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50年来,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依据自身机构职能,严格执行人行总行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制度》、《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改革发行库业务的若干规定》等法规制度,通过设立辖区发行基金库,紧密结合日喀则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现状,在拉孜、江孜、吉隆、亚东四县设立了代理发行库,通过与代理发行库签订《代理发行库协议》等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各代理发行库的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国家现金投放计划和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投放和回笼货币资金,使人民币使用量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末,累计投放现金39.43亿元,现金回笼26.30亿元,净投放13.13亿元。 
   依托政策  开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门 
  50年来,在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指导下,日喀则辖区各商业银行,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日喀则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从1965年末的0.12亿元增加到2015年6月末的116.02亿元,增长967倍。紧抓区域特色,切实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加大农牧区有效信贷投入,拓宽涉农政策覆盖范围,涉农贷款业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极大地满足了“三农”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全辖涉农贷款余额由1965年末的23.92万元增加到2015年6月末的57.81亿元,增长24088倍。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企业金融授信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丰富业务品种,盘活存量信贷、用好增量授信,单独开设企业专营服务窗口,充分利用“简式快速贷款”、“成长之路”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具,推动企业信贷产值持续增长。中小微企业贷款从无到有,截至2015年6月底达11.66亿元(不含个体工商户、企业主贷款)。 
  如今,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又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进行统筹协调配合,积极促进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结构转型调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和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三农”、中小微企业、新型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使日喀则实体经济稳步驶入“快车道”。 
   丰富工具 加快社会流动资金周转之期 
  50年来,日喀则市金融工具不断得到加强和丰富。从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从电子联行、同城票据交换到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日喀则已形成了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的支付清算体系。 
  2014年,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系统)上线;2015年,TCBS、TIPS及 TMIS系统新型国库信息化系统上线,会计信息数据的网络化传输和共享机制,使人民银行履职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金融机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供多元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构建了跨行清算的“高速公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畅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改善了金融服务质量,有力地推进了日喀则市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目前,日喀则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广大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百姓居家服务需要的、多样化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 
   普惠民生 推进城乡金融均衡发展之路  
  日喀则共有203个乡镇、1668个行政村,乡镇金融机构单一,主要由农业银行承担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日喀则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观念落后,导致城乡金融服务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对等现象。 
  为此,人行日喀则市中心支行引导信贷资金向农牧区重点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种植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农业、民族手工业和藏医藏药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指导亚东县、仲巴县分别建立了“口岸刷卡直通车”和“旅游刷卡便利店”,同步建成了日喀则市步行街“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有效改善了边境口岸和旅游点的用卡环境。从2013年开始,以惠农服务为主线,全面推动辖区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15年6月底,助农取款点达到1004个,新增387个,2015年上半年共查询6986笔,同比增加5110笔;金额共计388万元,同比增加287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金融服务点,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助农取款点在普惠金融推广工作中的作用逐步显现。